以下资料由中公网(www.offcn.com)专<?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家李永新老师提供,版权归中公网及李永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公网专家李永新分析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新变化截止到2005年,北京市申论考试的命题形式以及基本思路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基本上遵循“三段论”的模式,即“概括内容或问题”、“提出对策及解决方案”、“写一篇论说型文章”。但2005年的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在命题形式上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命题人对命题研究的最新成果。一直以来,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无论从考试题型、试卷结构,还是考试难度和变化都与中央、国家机关保持高度一致。所以,我们认为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也必将有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为:一、命题内容越来越“热”北京市申论考试材料一般都为当年的热点问题。近年来,这种将考点集中在社会热点上,并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命题已成为了命题人的命题趋势。这种趋势2005年的考试中体现得更加明显。2004年12月,81名上海大学生因沉迷网络、无法完成学业而被集体退学。有关青少年网络犯罪,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引发的生理、心理问题的报导也不时出现在各类媒体,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2005年的北京市申论考试就恰恰选择了“青少年网络成瘾”为考试题材。这正是命题人通过“命题导向”来使更多的“准公务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命题思路。由此可见,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的命题工作,因此,2006年北京市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还会在与时政相关的一些社会热点中选取。二、“有效性分析”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三段论”式的命题模式一直以来,北京市申论考试虽在命题形式上有一定差别,但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三段论”式的模式。“三段论”式的模式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原则,但多年采用过于僵化,考生的应对已经模式化了,因此,已经很难考查出考生的真实能力。从对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分析来看,2006年北京市的申论考试命题形式很可能以此为基础,我们估且把这种命题模式叫做“有效性分析”模式。以下列出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问题部分以做直观感受并体会“有效性分析”的基本形式。例:2005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问题部分 申论要求 (一)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二)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 (三)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2.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5分)三、对概括能力的考查成为重点,“抽象概括”成为考试难点北京市近几年的申论考试的概括部分考查的都是概括内容的能力,但考生不可放松对“抽象概括”问题的练习。从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申论)的问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对考生概括能力的考查有两道题,总分数达到了45分,这显然已成为考试的重点。在这两道题中,第一题属于内容概括,第二题属于观点概括,从试后的分析来看,考生普遍对第二题的概括把握不准,成为了失分的重点。因此,考生必须在平时加强对概括能力的练习,尤其是对抽象概括能力的练习。四、“对策有效性”分析成为最大变化“对策有效性”分析作为从未在北京市申论考试中出现过的新题型,在2006年的申论考试中出现的可能性极大。从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问题部分我们可以发现,提出对策部分的提问形式变化最大,以往是对针对背景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但现在变成命题人已经把对策提出来了,你的任务的选择并作说明哪一个有效,为什么,哪一个无效,为什么。我们把这种模式叫做“对策有效性分析”。五、评论性文章成为申论文章的新体裁申论考试的文章部分仍旧是以写论说文为主,但侧重点日益明显,即考查考生的论证说理的能力,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要求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见,对评论性文章的重视成为申论考试的一个趋势。评论与以往写一篇议论文或申论性文章虽无本质不同,但在文章的形式与结构上的差别却很大。考生在备考时,必须熟练掌握这种文体,并多加练笔。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分论点扩充模板(申论作文扩句技巧) 作者:admin
申发论述能力,即广大考生一致认为很难的申论大作文书写。不论是国考和省考,这都是无法跨过的一道坎,而大作文除去整体的确定立意之外,大多考生更关注如何填充有效丰富的内容。今天给大家带来妙招一式,为考生上岸助力。一、基本了解大作文除去开头和
第2篇 无障碍地图是什么(无障碍出行地图) 作者:admin
关爱残障人士出行,是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妨也将残障人士的出行考虑进来。残联可以收集残障人士出行需求,住建部门掌握无障碍设施全面信息,互联网公司有技术,唯有多方联动才能事半功倍。对残障人士的关怀程度,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但在5月16日第31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不少饱受出行之苦的残障人士反映,大街上的无障
第3篇 三段论的试题(三段论例题公务员) 作者:admin
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华图教育为各位考生更好地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大家以真题为例,进行解读。三段论包含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其中两个前提中提及3个概念,其中一个为出现了两次
第4篇 关于改革开放问题(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 作者:admin
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职测备考知识及备考技巧,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水平,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
第5篇 旅游打假人(打假人士)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面试热点问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材料】游客卧底式打假,旅游不看风景,只收集旅行社违规证据,事后向旅游部门投诉拿赔偿……近期,沈阳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