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方法申论(申论论证分析)
对于申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且我们可以在书本中找到一个固定的、生硬的答案。然而,对于备考者而言,概念、答案往往意义不大,很多学生通过做题对答案的方式发现,备考效果并不很好,因为比概念和答案更为重要的是理解和懂得作答的逻辑思维。
时代更迭,信息爆膨,今天的我们不仅能在市场上找到琳琅满目的备考书籍,同时可以在网络上轻松的搜集到数以百万的"资料".然而,方法仅仅只是方法,资料也仅仅只是资料,而简单复制、满是市场经济气息的"指导"往往挤占了我们原本就不足的时间。因此,申论的复习需要做好时间规划,注重积累。
就申论的写作而言,两种能力尤为重要:一种是语言表达;另一种是思维论证。作为模拟行政的一种方式,申论区别于一般性考试的特点就是其语言表达的规范化、理论化和行政化,所以我们可以从语言上轻松的判别一个人对申论乃至行政文化的理解程度。申论说到底还是议论文的写作,关乎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所以掌握一般性的论证方法、提升论证思维十分重要。
下面,就联系申论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为大家介绍几种最常用的论证方法,希望大家辩证看待、灵活运用,请务必相信:世界上绝没有万能的模板,唯一有效的是你的功与悟!
一、理论论证
任何成功其实都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申论的学习与提高也不例外。申论写作中,"实际"就是材料反映的案例、资料及你自己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的拓展,而"理论"就是要解决相关主题性事件所涉及的依据,比如你讲"三农问题",就自然会想到"中央一号文件",会想到全面小康社会,这就是理论的运用。
因此,要学好申论,应该熟悉最最常规的行政理论,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梦"的描述等等。可以借助每个理论出台的社会生活背景等和案例将理论内化于心。这样,在语言上就可以有效结合政策背景论述,更加符合申论的语言规范化、行政化的要求。
二、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一种比较简单也是运用普遍的论证方法。但是,举例也是有要求、有技巧、有品位、有讲究的。举一个相亲的例子。姑娘问:以后怎么对待我?小伙子羞答答的开始陈述:我会帮你洗袜子、我会帮你做饭、我会帮你买花、我会陪你逛街、我会帮你吃饭……不可否认,如果你能做到这些,有理由相信你是个好标兵,但人家姑娘相信吗?讲的累吗?没准你还没讲完姑娘就不耐烦了。问题在哪?列举的信息不典型、没抓住关键。如果小伙子这样答:主动和你接近,没事和你唠嗑,有机会就暗送秋波,附:按月全额上交工资。这样效果是不是好多了?启示:运用举例论证应注意的两大关键:第一,注意提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塑造典型。
三、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是常用的申论写作论证方法,是表现、原因、影响、对策要素结合的有效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分析你提出相关论点、导致主题性问题产生的原因,注意这个主题性问题需要是共性的,不是个别案例。在这一点上,和举例论证是一致的,个别案例不具有代表性,如论证社会缺乏公共安全意识,举例邻居小李经常说灭火器就是摆设,会不会用无所谓。这一个例子是不足的。
首先,可以通过平时的积累形成系统的逻辑思维,而具体的作答时立足材料及论点进行说明。从宏观上来讲,分析原因一般由材料的主体来分条理比较好,比较常见的有思想意识、管理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监管、社会教育等方面。其次,还可通过层次划分的形式来思考,如内因是什么(主导原因),外因是什么。另外,具体的分析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层层设问法来激发自己的思维,如"导致城市暴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是"下水道排水不畅",为什么排水不畅?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为什么不合理、不完善?因为领导不重视、错误政绩观的误导……
值得一提的是,运用因果论证时,要有意识的注重将原因分析与下文提出的要求对应起来,这样有助于增强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与对应性。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分论点扩充模板(申论作文扩句技巧) 作者:admin
申发论述能力,即广大考生一致认为很难的申论大作文书写。不论是国考和省考,这都是无法跨过的一道坎,而大作文除去整体的确定立意之外,大多考生更关注如何填充有效丰富的内容。今天给大家带来妙招一式,为考生上岸助力。一、基本了解大作文除去开头和
第2篇 无障碍地图是什么(无障碍出行地图) 作者:admin
关爱残障人士出行,是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妨也将残障人士的出行考虑进来。残联可以收集残障人士出行需求,住建部门掌握无障碍设施全面信息,互联网公司有技术,唯有多方联动才能事半功倍。对残障人士的关怀程度,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但在5月16日第31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不少饱受出行之苦的残障人士反映,大街上的无障
第3篇 三段论的试题(三段论例题公务员) 作者:admin
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华图教育为各位考生更好地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大家以真题为例,进行解读。三段论包含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其中两个前提中提及3个概念,其中一个为出现了两次
第4篇 关于改革开放问题(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 作者:admin
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职测备考知识及备考技巧,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水平,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
第5篇 旅游打假人(打假人士)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面试热点问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材料】游客卧底式打假,旅游不看风景,只收集旅行社违规证据,事后向旅游部门投诉拿赔偿……近期,沈阳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