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行测截位直除(行测截位直除法)
- ·下一篇文章:高手行测片段阅读的解题技巧(行测片段阅读题型)
归纳概括题型的合并技巧有哪些(归纳概括题型的合并技巧是什么)
归纳概括题型不管是在事业单位、省考还是国考考查的几率都特别大,也是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题型的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这类题型必须把握好。各位同学觉得难点在于要点的合并加工,在这就为各位备考的同学整理了一些常用的合并方法。
一、同义法
要点意思相同的内容放在一起呈现。积极的、消极的、赞同的、反对的等。
事例:对“凭停车证明买车”的看法:
1、“凭停车证明买车”可以限制汽车数量,缓解交通拥堵,解决停车难问题。
2、“凭停车证明买车”采用行政限制性手段,对市民购车限制过多,引发市民不满。不符合现代城市管理理念,也缺乏法律依据。
3、“凭停车证明买车”可以合理配置汽车,节约社会资源。
4、“凭停车证明买车”挡不住刚需,客观上也剥夺部分人改善出行质量、选择出行方式的自由权利。
5、“凭停车证明买车”很可能引发“炒车位”现象,影响民生和公平。
解析:1、3是“凭停车证明买车”的积极影响或赞同;2、4、5是“凭停车证明买车”的消极影响或反对。所以这道题就是按同义法合并要点。
二、同范围法
属于同一领域要点可以放在一起。如五大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四个维度:思想、监管、制度、利益;地域:国内外。
事例:官员公款吃喝泛滥的原因:
1、政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部门,官员之间也很少互相监督。
2、很多官员认为公款吃喝不涉及犯罪,公款吃喝最多是“浪费”,顶多只能算违纪,下不为例就好啦。
3、财政预算不透明,执行弹性空间大,公务接待标准模糊,报销制度不完善。
4、国家公款的归属意志划分不明,公众对公款吃喝没有发言权和监督权。
5、公款吃喝的禁令性文件的倡导性内容过多,细节性规定过少,缺乏可操作性。
解析:1、4是缺乏监督层面;2是官员思想层面;3、5是制度规定不完善层面。所以这道题就是按同范围法合并要点。
三、同主体法
相同主体的要点放在一起呈现。如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媒体、个人等。
事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原因:
1、部分开发商和承包商主要目的是赢取暴利,通过各种途径克扣农民工工资。
2、农民工法律知识不健全,遇到自身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3、有的开发商品性不良,恶意拖欠工程款,造成承包商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
4、建筑施工合同不完善,没有明确规定农民工工资偿付条款。
5、有些地方政府领导,为了搞“形象工程”,不是没有钱乱上马,就是决策失误,导致资金无法回笼,形成一条解不开的巨额”债务链“。
6、农民工文化水平低。
解析:1、3、4是开发商和承包商方面的原因;2、6是农民工自身的原因;5是地方政府的原因。所以这道题就是按同主体合并要点。
以上三种方法最常用的就是同义法,同主体和同范围法可遇而不可求,在加工中不要用方法去套要点,应该用要点寻找其中的共性,多加练习,希望各位同学能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章:
第1篇 申论分论点扩充模板(申论作文扩句技巧) 作者:admin
申发论述能力,即广大考生一致认为很难的申论大作文书写。不论是国考和省考,这都是无法跨过的一道坎,而大作文除去整体的确定立意之外,大多考生更关注如何填充有效丰富的内容。今天给大家带来妙招一式,为考生上岸助力。一、基本了解大作文除去开头和
第2篇 无障碍地图是什么(无障碍出行地图) 作者:admin
关爱残障人士出行,是全社会的责任。近年来,各地政府部门都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妨也将残障人士的出行考虑进来。残联可以收集残障人士出行需求,住建部门掌握无障碍设施全面信息,互联网公司有技术,唯有多方联动才能事半功倍。对残障人士的关怀程度,可以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但在5月16日第31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不少饱受出行之苦的残障人士反映,大街上的无障
第3篇 三段论的试题(三段论例题公务员) 作者:admin
在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三段论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判断推理。华图教育为各位考生更好地备战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大家以真题为例,进行解读。三段论包含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其中两个前提中提及3个概念,其中一个为出现了两次
第4篇 关于改革开放问题(关于改革开放的争论) 作者:admin
华图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职测备考知识及备考技巧,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水平,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国内背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国际背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
第5篇 旅游打假人(打假人士)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事业单位面试热点问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提高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材料】游客卧底式打假,旅游不看风景,只收集旅行社违规证据,事后向旅游部门投诉拿赔偿……近期,沈阳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