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事业单位历年面试真题(事业单位面试题目100及最佳答案2019)
- ·下一篇文章:2013年3月16号(2013年3月14日中央新闻)
何为前后照应(啥叫前后照应)
【导语】青海选调生行测考试科目中,逻辑填空题对于前后内容照应的考查力度不断加大,出题人会为考生在文段中提供内容上的提示和解题线索,考生可通过前后照应法巧解逻辑填空题。下面,中公行测频道就为小伙伴们进行讲解,帮助大家高效备战选调生考试。
一、 内容照应
在逻辑填空题的文段中,出题人会在横线前后谈论某方面的内容,横线上所填的词语要与文段谈论的内容形成照应,表述内容一致。如文段中出现“与原意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翻译”,横线上所填的词要与之后的内容“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翻译”形成照应,可知应该填入一个表示与原意“不同”的词,表示与原意“相同或相似”的词用在这里就不恰当,如“不谋而合”或“如初一辙”。此外,文段中指提示空中表示与原意不同,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相反的程度,所以“截然相反”用在这里语义过重,应填入表示与原意差别比较大的“大相径庭”。再如:
【例1】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 、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 ;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解析】C。先从第一个空入手,文段中的“三个阶段”和前文的“三个时期之间”构成内容上的照应关系,横线上所填的词对于“融合”,“结合”表示把两个事物放在一起,但是并没有达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因此和“融合”准确对应的是是“渗透”;再看第二个空,横线之后出现分号,提示前后为并列关系,根据后文“对科学技术的漠视”可知横线上所填的词与“漠视”意思相近,对应的是“轻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二、 修辞照应
如果文段中横线前后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通感等,横线上所填的词要与该修辞形成照应。如文段中出现“食品安全不仅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还涉及工商、卫生、农业、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的职责,‘九龙治水’极易造成‘_______’,一项论责任要各方分担、论利益却与其他部门无涉的工作,常常会由于缺少强力的调配、精确的协调和统一的部署,失去推动力。”,备选项为“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群龙无首”、“敷衍了事”,在意思上四个词都符合要求,但是横线之前“九龙治水”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其形成修辞照应的是“群龙无首”,故为优选的选项。再如:
【例2】让山区孩子走出大山不是目的,让其具有改变大山、建设大山的志向与本领,才是山区摆脱贫困落后、填平城乡 的最终归宿。事实上,与富裕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办学条件差,而且在发展基础、生存环境等各方面都严重 。因此,“希望工程”不能只是捐资建校的代名词,而应当是开阔孩子视野、培育发展潜力、如加大资源投入、强化基础设施的 扶贫。
A. 鸿沟 滞后 制度性 B. 差距 落后 系统性
C. 裂痕 停滞 整体性 D. 沟壑 缺乏 程序性
【解析】A。先看第一空,横线之前出现“填平”,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横线上应填入比喻的喻体,“鸿沟”、“沟壑”与“填平”形成修辞照应,B项的“差距”为本体,与之搭配的是“缩小”,不能形成修辞照应,C项“裂痕”与“弥补”搭配,不符合语境,可排除B项和C项。再看第二个空,横线上所填的词形容的是“发展基础、生存环境等各方面”,“缺乏”与“基础”和“环境”不能搭配,排除D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三、 指代照应
在逻辑填空题中,如果横线前后出现了代词,代词指代前文的内容,那么横线上所填的词要与代词指代的内容形成照应,如果选项与代词指代的内容矛盾即为干扰选项,因此考生可以根据横线前后代词的指代对象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如:
【例3】迟迟没有落地的补贴细则,让有意投资光伏发电站的企业们对光伏发电站的大蛋糕______,上周,据某研究所人员透露,对光伏发电站的补贴已经纳入到财政预算,将“缺多少补多少”,但大部分企业对此却依然______,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企业还将面临垫资的风险,因此就整个光伏发电站市场而言,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是______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望洋兴叹 举棋不定 显而易见 B.望而生畏 犹豫不决 有目共睹
C.望而却步 将信将疑 不言而喻 D.望尘莫及 优柔寡断 不证自明
【解析】C。从第二个空入手解题,横线之前出现代词“此”,“此”指代的内容为上文某研究所透露的信息,横线上所填的词表示企业对该信息的态度,对应的是“将信将疑”,A项“举棋不定”和B项“犹豫不决”指企业自身的处事态度,而非企业对前文信息的态度,D项“优柔寡断”形容人的性格不果断,不符合搭配,均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8344) 作者:李卓语
1: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单项选择题A、小王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后来也成为一名画家,B、某大学生在人多的教室里复习功课总容易分心,于是换到一个独处的安静环境,学习效率非常高C、小芳学会了拉二胡,自己尝试拉小提琴,结果也很快学会D、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后来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
第2篇 公务员《数量关系》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2097) 作者:李新明
1:一艘船从A地行驶到B地需要5天,而该船从B地行驶到A地则需要7天。假设船速、水流速度不变,并具备漂流条件,那么船从A地漂流到B地需要()天。单项选择题A.40B.35C.12D.22:.单项选择题A.6B.7C.8D.93:某单位两座办公楼之间有一条长204米的道路,在道路起点的两侧和终点的两侧已栽种了一棵树。现在要在这条路的两侧栽种更多的树,使每一侧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不多于12米。如栽种每棵树需要50元人工费,则为完成栽种工作,在人工费这一项至少需要做多少预算()单项选择题A.800B.1600C.
第3篇 公务员《常识判断》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8063) 作者:李桂明
1:我国佛教艺术驰名中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三大石窟举世皆知。以下关于三大石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所在省份两两接壤B、所在省份都有黄河流过C、均地处黄土高原D、所处纬度大致相当2:某镇公安局派出所以自己的名义对村民陈某作出罚款30元的处罚决定,陈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则他应向____提出复议申请。单项选择题A、镇政府B、县(区)政府C、县(区)公安局D、县(区)政府或县(区)公安局3:关于我国国防,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
第4篇 公务员《言语理解》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6503) 作者:李俊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审计机构,以会计检查取代了审计,一方面赋予会计人员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职权;另一方面实行由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进行不定期的会计检查,由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进行业务监督。但这些检查监督,既不能自行监督,也不能互相监督,更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列选项最接近上文叙述内容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没有审计机构就不能有效进行监督B、会计检查制度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就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D、以会计检查取代审计可以实现自行监督2:
第5篇 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4335) 作者:李升媛
1: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与疾病作斗争,各种疾病中最容易让人产生恐慌的是大范围传染性疾病。短短几年来,人们充分见识了重大疫情的威胁。特别是之前的甲型HlNl流感疫情,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所以说,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支持以上的结论?( )单项选择题A、新发传染病大都是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新的传染病基本无效B、病毒越来越具有隐蔽性C、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变异D、人定胜天,历史上曾有过的多次灾难性疾病最终都被人类打败了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