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行测

    奖孝金制度的看法作文演讲稿(奖孝金的好处)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1:15:36

    【相关背景】

    为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江苏苏州一家老人护理院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规定只要子女在两个月内探望父母长辈超过30次,就可获200元现金抵用券,可以在缴纳相关费用时抵用。制度实施以来,子女来护理院看望老人的次数暴涨。(2016年12月7日《工人日报》)

    【多方言论】

    @中国江西网李珊珊:近日,网友们对苏州一家护理院推出“奖孝金”制度可谓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孝顺本来就是子女的责任和义务,推出“奖孝金”制度简直就是多此一举;还有的人认为“奖孝金”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制度的进步,是对孝顺的重新定格。在笔者看来,自古以来,孝敬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最基本的义务。然而,当今社会的快节奏让子女们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对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了,而“奖孝金”制度再一次唤醒子女孝顺父母的自觉性,值得提倡。

    当前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对于家里老人的照顾常常让德子女们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确,当前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对于老人的照顾,不得不依靠养老机构。作为父母,能够理解子女们工作忙、生活压力大,但是对于子女能够给予的精神慰藉是可望不可及的。生活虽然富足,但是少了子女陪伴的晚年依然是有缺憾的,是不完整的。此刻,苏州这家护理院推出的“奖孝金”制度,不但唤醒了子女们的道德自觉,更是让老人们在子女的探望中能够开心的度过晚年。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从小到大,我们每个人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其实父母并不会向我们索取什么,他们所需要的无非是些许陪伴,子女的平安幸福就是他们所盼望的。正如歌中看到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趁父母还健在,请多陪陪他们,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不要让父母在孤独中离去,“子欲养而亲不待”是多么痛的领悟。笔者希望全天下的子女能够早一点认识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父母能够安享晚年是每一个作为子女应该尽的义务,让孝敬父母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发扬光大。

    @河北新闻网刘凤敏:时下,关于老年人的精神护理成为一项绕不开的议题。老人在护理院吃得再好、过得再好,精神慰藉方面也是匮乏的,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苏州这家护理院以“奖孝金”激励子女看望老人,钱虽不多,甚至还不够子女一次往返路费,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无不说明子女的孝心已经渐渐被唤醒,希望更多人能够从这一“奖孝金”中体味其意义,共同为老人颐养天年尽一份力。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而“孝”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不想孝敬父母,潜意识地认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还长着呢,常常感到工作忙、没时间“常回家看看”,尤其是身在外地工作的子女,平时通过电话问候父母,然后逢年过节给父母寄点钱物以表孝心。殊不知,父母正一天天老去,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父母每天都在渴盼着子女回家,这一点是用金钱不能取代的。从这点来说,“奖孝金”是唤起孝心的一个很好的提醒,尽孝不能等待,而当“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后悔晚矣。

    毋庸置疑,“小利大诱”只是对 “奖孝金”的曲解,而“奖孝金”真实用意在于唤醒人们的孝心、孝义、孝德,提醒人们趁着父母健在常回家看看,陪老人唠唠嗑,使他们得以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这种提醒,在社会日益老龄化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奖孝金”也不失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提醒,呼唤全社会都要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断完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推动社会风气向好向善。那么,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孝”种在心中,珍重亲情,让“孝”在天地间绵亘永恒。

    @中国文明网王传言: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执行,中国现代社会大部分已经进入到“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当老人进入养老院的时候,子女如何才能够尽到常去看看的义务呢?苏州这家护理院给出了自己的独特模式,即通过奖励制度和公示制度,加强子女和老人之间的联系纽带;通过“奖孝金”制度,让人们看到,及时行孝不仅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义务,更能够获得物质奖励,岂不是一举两得?或许,很多人觉得,如此道德绑架,只是护理院的独断专行,其实不然。笔者以为,这样的举措能够为整个社会的及时行孝做出提醒。

    曾经,“常回家看看”响彻大江南北;如今,能真正做到“常回家看看”的人却不多。究其原因,无非是家庭与工作不能兼顾。很多时候,直到老人去了护理院,子女还是不无法及时去看看。俗话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最悲哀的事情。“奖孝金”制度,最高奖励只有200元,旨在提醒子女,及时到护理院看看自己的父母,履行基本义务。对于那些获得奖励的子女来说,这区区200元也并非实际利益,只是用来抵消护理院的费用。而对于那些没有获得奖励的子女来说,也会有形成道德压力。如此一来,至少在这个护理院的小范围内,就能够形成积极的道德效应。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奖孝金”也能带来思考,比如如何激励人们行孝,社会第三方力量如何发挥聪明才智等等。只有动用和激活社会上多元力量,才能共同将行孝这股风气维系下去。

    @中国网王磊: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为了老人有更好地晚年生活,许多子女把老人送往护理院,虽然在护理员里衣食无忧,但子女看望老人带来的精神上的慰藉,是护理院工作人员所不能给予的。子女在老人身边,多陪陪老人,老人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实际上,福星护理院推出这项举措的目的并不是用金钱奖励子女,而是用这种方法时刻提醒子女要抽出更多时间来看望长辈,孝敬父母,提醒的意义比钱更重要。一些护理院里的老人家属也认为,“奖孝金”奖金并不高,最高只奖励200元,但它所带来的影响,却不能用数字计算。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一些人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唤起了子女的道德自觉。

    作为子女,如何更好地侍奉父母呢?需做到“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养父母之身,就是要求我们经常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时刻关怀与照顾,尽一份孝心,给我们的孩子当好榜样。养父母之心,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关注到父母的心情,父母晚年会更加想念子女,打电话时常说工作要紧,其实他们是希望子女回家看看他们,我们要理解父母的惦念,多抽时间回家看看。养父母之志要求我们努力工作,回报社会,能够因自己的成就来让社会肯定父母对你的教诲。 养父母之慧要求我们引导父母享受幸福生活,将一些执着放下来,切忌常常患得患失。

    《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也就是要让老人们在年老的时候,能够安心的颐养天年,有所依靠。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基本义务,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我们应该弘扬孝道文化,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李振忠:作为子女来说,两天开一次车买一次礼品再跑一趟腿,差不多会花费相当多的金钱,与区区二百元“奖孝金”相比,又是一笔比较大的开支。这也能反证“奖孝金”只是一种孝心警示、孝心激励、孝心唤醒。

    护理院方面是不是一种割肉或者赔本呢?如果是赔本,它为什么要做这种单纯赔本的买卖?仍如上述,护理院也当然懂得这一二百元人民币,“赔”给孝子孝女们,未必是一种折本。而当老人获得子女的陪伴身体健康精神愉悦之后,反而会大量减少护理难度与费用。因此说,对老人,当然是再好不过的孝心常伴左右,对子女来说则减少了自己的担忧,对护理院方来说,有了孝心的养老院,才可能充满阳光与欢笑。万全其美的“奖孝金”,何孝心倒逼之有呢?

    当孝道沦落,我们不得不赞美“奖孝金”,然而,当“奖孝金”热度减退,唤醒功能失效之后,还会归于“全年一次都没有看望老人”的尴尬出现,那么,我们是指望“奖孝金”加量加码呢?还是指望护理院再拿出更惊天动地的举措来唤醒孝心?作为护理院经营者来说,没有义务也没有多少精神来考虑子女们的孝心唤醒孝心激励问题,“奖孝金”其实已经是一个极致的激励举措了。因此说,指望再出什么“奖孝红包”“奖孝奖状”“奖孝金牌”之类的奖励纯属天方夜谭,到时候我们拿什么来再激励孝心?一种激励方式只能有一次有效期的话,那不得把护理院给累死?

    传统道德以孝道为核心,其实都被我们抛弃和遗落了,还有多少家庭保持着孝道传承与教育?还有多少家长还会教给孩子“父母恩大于天”的理念?抛弃和遗落,才是孝道沦落的根源,如今却靠临时抱佛脚的唤醒来传承,岂不是捡了芝麻,漏了西瓜?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为人父母者,是不是也会不情愿的“一个月只来看望你一次”?不可想象的父母不情愿看望孩子,当父母老来,为什么会出现看望父母要靠“奖孝金”来维持?

    当“奖孝金”激励过了有效期、保质期,还得靠真孝来维护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参考解析】

    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我们传承至今。但不得不说,在这个快节奏运转的社会,一些子女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把老人送到护理院、养老院等地方去。更有不少事实显示,一些人没把经常看望老人的“孝”记在心里,见于行动。

    不可否认,不管从哪个方面考虑,院方推出这样的规定,用心是好的。但是,从事人性关怀的院方,恰恰忽略了一点:人的感情,一但与“利”字挂钩,多半会立刻变质。也许200元钱的奖励不是个大数目,但是,不管是200元钱还是2000元钱,它的本质都是“利诱”。两个月里探望老人的人次暴增,院方能保证,这些人当中,肯定没有为利尽孝的吗?那些看上去温馨和睦的会面,会不会有一部分只挂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呢?

    不过仔细想想,虽说是多少有一些金钱刺激的作用,但是更多的还是起到了一种激励作用。因为本身对于现在的物价来说,这些钱并没有多少的购买力,而且最终还是要用到老人的护理费用中。作为子女,更看重的还是被这个制度所激活的孝心善意,还有被自己不经常来看望父母的羞耻心驱使,才看望父母的,不管怎么说,奖孝金的出现无论对于老人、家属还是护理院都是有利无害。而且给了整个社会一些启迪,孝道的实现不是仅凭法律约束,适当的通过一些激励或是另外一些社会元素唤醒子女内心对于孝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体会到孝的含义。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8344)    作者:李卓语

       1: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会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下列属于学习迁移的是(  )。单项选择题A、小王的父亲是著名的画家,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后来也成为一名画家,B、某大学生在人多的教室里复习功课总容易分心,于是换到一个独处的安静环境,学习效率非常高C、小芳学会了拉二胡,自己尝试拉小提琴,结果也很快学会D、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后来通过老师的教育和同学


      第2篇    公务员《数量关系》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2097)    作者:李新明

       1:一艘船从A地行驶到B地需要5天,而该船从B地行驶到A地则需要7天。假设船速、水流速度不变,并具备漂流条件,那么船从A地漂流到B地需要()天。单项选择题A.40B.35C.12D.22:.单项选择题A.6B.7C.8D.93:某单位两座办公楼之间有一条长204米的道路,在道路起点的两侧和终点的两侧已栽种了一棵树。现在要在这条路的两侧栽种更多的树,使每一侧每两棵树之间的间隔不多于12米。如栽种每棵树需要50元人工费,则为完成栽种工作,在人工费这一项至少需要做多少预算()单项选择题A.800B.1600C.


      第3篇    公务员《常识判断》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8063)    作者:李桂明

       1:我国佛教艺术驰名中外,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三大石窟举世皆知。以下关于三大石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所在省份两两接壤B、所在省份都有黄河流过C、均地处黄土高原D、所处纬度大致相当2:某镇公安局派出所以自己的名义对村民陈某作出罚款30元的处罚决定,陈某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则他应向____提出复议申请。单项选择题A、镇政府B、县(区)政府C、县(区)公安局D、县(区)政府或县(区)公安局3:关于我国国防,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


      第4篇    公务员《言语理解》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6503)    作者:李俊桦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审计机构,以会计检查取代了审计,一方面赋予会计人员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职权;另一方面实行由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进行不定期的会计检查,由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进行业务监督。但这些检查监督,既不能自行监督,也不能互相监督,更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下列选项最接近上文叙述内容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没有审计机构就不能有效进行监督B、会计检查制度可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C、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就设置了独立的审计机构D、以会计检查取代审计可以实现自行监督2:


      第5篇    公务员《判断推理》通关试题每日练(2022年01月25日-4335)    作者:李升媛

       1: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在与疾病作斗争,各种疾病中最容易让人产生恐慌的是大范围传染性疾病。短短几年来,人们充分见识了重大疫情的威胁。特别是之前的甲型HlNl流感疫情,蔓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吃惊。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所以说,人类与传染病斗争未有穷期。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支持以上的结论?(  )单项选择题A、新发传染病大都是病毒感染所致,抗生素对新的传染病基本无效B、病毒越来越具有隐蔽性C、病毒为了生存会不断变异D、人定胜天,历史上曾有过的多次灾难性疾病最终都被人类打败了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