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历年国考演绎推理类真题精解(2000年-2002年)
- ·下一篇文章:常识判断:2010年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做题技巧
类比推理:2010类比推理透析
类比推理作为判断推理中的一种题型,是在2006年之后才引入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但因其考查形式新颖、对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逐渐成为公务员考试的“新宠”。但因其出现时间晚,题型多变,令很多考生感到十分头疼,因此我们今天就来全面地了解一下类比推理及其解题方法。
要找到一把合适的钥匙来打开一把锁,你首先要了解这把锁的构造。因此想找到破解类比推理的“万能方法”,就必须先来了解一下类比推理到底是考些什么,又是以什么形式来考的。
在逻辑学上,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而公务员考试中的类比推理是要求运用逻辑学中的这种方法,根据给出的一组或多组相关的词,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相似或匹配的词”。总而言之,就是我们要先在两组词或者多组词之间“找关系”,然后在选项中找到符合这种关系的词组就可以了。具体到题型,类比推理到目前为止共出现过三种题型:
第一种是最为常见的题型,也是类比推理最早出现的题型,就是给出两个词语,然后选出一组答案。
例如:(2007国考)
阳光:紫外线
A.电脑:辐射 B.海水:氯化钠 C.混合物:单质 D.微波炉:微波
就是根据阳光与紫外线、海水与氯化钠的关系都是整体与组成部分的关系,故选出答案为B。
第二种题型是给出三个词,然后选出一组答案。
例如:(2008陕西)
考试:学生:成绩
A.往来:网民:电子邮件 B.汽车:司机:驾驶执照
C.工作:职员:工资待遇 D.饭菜:厨师:色鲜味美
这道题给出了3个词语的组合,进而关系就更错综复杂,不仅需要考虑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的关系,还需要考虑第二个词和第三个词的关系,甚至有时还需要寻找第一个词和第三个词的关系来寻找“突破口”。比如上题中我们通过分析可以知道“学生通过考试获得成绩”,因此类比可得“职工通过工作获得工资待遇”,进而得出正确答案C。
第三种题型是将所要类比的四个词语都给出,但是中间挖空两个让考生来填。常见的形式是“XX对于( )相当于( )对于XX”。因为两组词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这就大大增加了解题难度。
例如:(2009年国家)
杂志对于( )相当于( )对于农民
A.报纸 果农 B.传媒 农业
C.书刊 农村 D.编辑 菠菜
因为我们难以从题目中断定两词之间的关系,只能逐项代入,然后再类比两词之间的关系。通过代入我们发现“杂志对于编辑相当于菠菜对于农民”。两者间都是“产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答案是D。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这三种题型的难度是依次增加的,第二、第三种题型在近年来的考试中比重逐年增加,因此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此外,就类比推理词组间涉及的关系来看,词组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并列、对立、包含等关系,很多词组间的关系很难进行概括,尤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的考试中出现了类似作者和作品、名言和出处之类的关系,这样就将类比推理和常识考查结合了起来,因为2009年国考大纲中刚刚对常识部分进行了较大改革,因此将常识与类比推理相结合可能会作为今后类比推理题的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类比推理考试的难度是在逐年上升的,而如何又快又准地找出题干中所给的两组或者多组词之间的具体关系是正确解答类比推理的关键。可是众所周知,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那么如何能够快速定位词组之间的关系呢?主要有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 代入法
这是在类比推理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于第三种题型,可以说是离不开代入的。
例如:(2009年国考)
寡 对于 ( ) 相当于利 对于 ( )
A.孤 弊 B.少 害 C.众 钝 D.多 益
根据题干根本不能确定此题是考查怎样的逻辑关系。按照选项A,就是并列关系,但是按照选项C就是对立关系,甚至“利”这个词的意思在这道题中还发生了变化,在A、B中都是“利益”、“好处”的意思,而在C中是“锋利”“尖锐”的意思。通过代入,我们可以得出C是正确答案。
因此,这种题目需要将选项一一代入,互相比较,才能获得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准确率,不能以先入为主的判断去筛选。考生可先将目光锁定在四个选项上,一一代入,看选项大致传达了怎样的一个意思。通过扫描四个选项,本题大致涉及到并列、包含、组成、工具与作用对象等关系。当然代入法也可以通过长时间练习来提高代入的效率。
2.排除法
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题目要求不是让我们找和题干关系最相近的一组词吗?相近比较难判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来判断哪些关系不相近,甚至是相悖、相反来进行排除。排除法通常可以和代入法结合起来使用。
3.造句法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两词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代入法和排除法都很难发挥功效时使用。比如上述“考试:学生:成绩”一题中实际上就是一种简单的造句法的运用。
还比如:(2006浙江)篝火:寒冷
A.日记:隐私 B.网络:代沟 C.键盘:手写 D.湖泊:干渴
就可以通过造句子“篝火可以驱走寒冷”,“湖泊可以驱走干渴”来直接选出D。
4.细节法
类比推理还经常需要我们注意到词和词之间一些细节的关系,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词性、词的前后顺序、词的具体指代等方面,有时一个细节上的疏忽很可能导致整个解题的失败。
例如:南京:金陵
A.昆明:春城 B.广州:穗 C.太原:晋 D.北京:蓟
乍一看所有的词组之间都是并列的关系,但是这时候就要注意细节了,春城是昆明的别称,穗是广州的简称,晋是山西的简称,而题干中金陵却是南京的古称,因此和题干意思最接近的应该是D,因为蓟是北京的古称。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