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管理类)考前突破十大知识点汇总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行测指导:梳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新闻类)考前突破十大知识点汇总
一、摄影术的发明
1 摄影技术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暗箱和感光材料。
①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代,人们就已经发现了“针孔成像”的原理。
②在欧洲,这一原理也在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被发现。
③16世纪中叶,人们利用这一原理,在暗室内将影像投射在绘画板上,然后用笔描画出影像的轮廓。为了使投射影像更加方便,人们将暗室转换为可以移动的、体积较小的暗箱。后来,科学家又给暗箱装上了凸透镜,从而产生了原始的“雏形照相机”。
④针孔成像原理,又称“暗室成像”原理。光进行直线传播。当光经过景物,再经过一个小孔进入暗室时,通过反射,暗室的墙上会形成一个上下颠倒的景物影像。
⑤最早发现“针孔成像”原理的是诸子百家之一的墨家学派。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
⑥此后,化学家们发现,含有银盐的硝酸银经过光照之后会变黑,从而使人类在探索感光材料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2 尼埃普斯、达盖尔、塔尔博特等人发明摄影术的活动及各自代表作品。
⑴尼埃普斯的“日光摄影法”
①法国人尼赛弗尔。尼埃普斯发明了“日光摄影法”,并用此方法拍摄出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景色》(又名《鸽子窝》)。1826年,他将一面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进照相机,然后在工作室对着窗外的景物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曝光。他的摄影方法被称为“日光摄影法”。
②他的试验为摄影术指明了方向----将光作用于感光材料,以获取永久性的影像。
③2002年法兰西博物馆购得一副尼埃普斯拍摄的荷兰版画《牵马的孩子》,现在有观点认为它应该视为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
⑵达盖尔和“银版摄影法”
①法国人达盖尔是“银版摄影法”的发明者。
②1837年成功拍摄出首张照片《工作室一角》。达盖尔将一面涂有碘化银的铜板曝光,然后放在加热的水银蒸汽上熏,再用普通食盐溶液定影。他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了这张首次定影成功的照片。
③《巴黎寺院街》摄于1838年,是达盖尔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具有较强的空间纵深感。
④此后,达盖尔又用他研究出的技术对日常事物进行拍摄,从而形成了一套更加完整的拍摄方法。他以自己的名字将这种摄影术命名为“达盖尔摄影法”。这就是举世公认的“银版摄影法”。
⑤1839年8月19日,法国政府决定购买这一发明,并公开达盖尔摄影术的方法。这一天也被后人公认为摄影术的诞生日。
⑶塔尔博特和“卡罗摄影法”
①英国人塔尔博特发明的“卡罗摄影法”被认为是最具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摄影方法。
②与达盖尔等人将金属板作为感光板不同,塔尔博特用自制的感光纸作为感光板。虽然制作出来的影像是负像(即影调的黑白阶调与实际景物相反),但将这负像通过光线再印在另一感光纸上,就可以还原出与景物相同的影调。塔尔博特将自己的发明命名为“卡罗摄影法”。这种摄影术诞生于1835年,比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还要早4年。尽管影像质量不如“银版摄影法”,但“卡罗摄影法”却更为实用。用纸作材料,成本低廉,利于推广。同时利用一张负片,可以洗印出多张正像。这为后来摄影通过小幅底片洗印大正片开辟了道路。可以说,“卡罗摄影法”为现代摄影术奠定了基础。
二、摄影应用于新闻传播活动
1 世界上第一张新闻照片:《汉堡大火废墟》
1842年5月,德国汉堡发生大火。当时以“银版摄影法”为各界人物拍摄肖像照的画家比欧乌和史特尔茨纳二人赶赴现场,拍摄了很多火灾现场遗迹的照片。仅存一幅《汉堡大火废墟》。这次拍摄活动被视为世界上的第一次新闻摄影活动。《汉堡大火废墟》也被公认为世界上的第一张新闻照片。
2 早期纪实摄影师及其活动、作品
①1853年,俄国与英法等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英国著名摄影师罗杰。芬顿受雇于英国政府,前往战场拍摄。很多照片都是根据战场情况,经过布置之后拍摄的静止照片。著名作品《死亡的山谷》于1855年摄。
②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美国著名肖像摄影师马修。布雷迪组织了一支战地摄影队,拍摄了大量的战场照片,几乎记录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被视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战地新闻摄影。今天,这些照片大部分收藏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著名作品:《内战时期的林肯》、《谢尔曼将军》、《罗伯特。E.李将军》。
三、新闻摄影技术的发展
⑴胶卷和小型相机的发明
①1880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创办了伊斯曼。柯达公司。1888年,伊斯曼参照“卡罗摄影法”,发明了最早的胶卷。
②1888年,伊斯曼制造出了第一台轻便的方盒式柯达相机。
⑵135相机的问世
1914年,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巴纳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135照相机。直到1924年,这种相机才正式出售,它被命名为“莱卡”。这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小型照相机。莱卡的问世,使得照相机朝着小巧、实用的方向发展,成为照相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开启了现代摄影的新时代。
⑶印刷技术的进步
①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片是由画家根据新闻照片临摹成线条画,再印刷在报纸上的。
②1842年5月,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开始用照片代替绘画,随后,德、法、美等国也先后在报刊上刊登照片。
③1880年,美国人霍根发明了照片铜板术,使得照片的印刷质量得到了提高。纽约的《每日新闻报》用这种方法印出了一张清晰的新闻照片。从此,照片成为报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⑷传真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1902年,人们第一次用无线电波传送照片,这逐渐成为新闻行业传递信息的基本手段之一。
⑸电子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①进入20世纪50年代,日本以先进的电子技术为先导,首先将电子技术引入到摄影领域,研发和设计出了一系列优秀的镜头和光学系统。
②1960年,日本宾得公司的前身---日本旭光学公司开发出了内侧光镜头,35毫米照相机从此进入自动化发展阶段以后又有尼康/佳能/美能达等利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这些技术使照相机的功能更加灵活、强大,极大地推动了新闻摄影的发展。
③随着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一种全新的、以数字处理方式记录和存储影像的技术逐渐成熟,数码相机由此产生。
四、新闻摄影事业的产生、发展历程及各阶段代表人物的活动
①1904年,英国《每日镜报》率先尝试刊登以新闻照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将文字仅仅作为对新闻图片的简短说明。图片第一次取代文字,成为报纸新闻的主要内容。
②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新闻摄影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时代。
③1936年,美国报业大王亨利。卢斯创办了《生活》杂志。这本杂志全部使用照片进行报道,开创了专题新闻摄影报道的新闻样式,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并成为美国影响力最大的画报之一。
④1942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最佳新闻照片奖。新闻摄影的地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⑤1947年,法国摄影大师布列松与卡帕、西摩等,共同创立了玛格南图片社,一些震撼世界的摄影作品就此诞生。1952年,布列松出版《决定性瞬间》,对新闻摄影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总结。新闻摄影的理论和实践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⑥1956年,基斯。谢勒、本。范。米伦登克和布拉姆。维斯曼这3位荷兰摄影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新闻摄影荷兰基金会”。该基金会每年举办一次世界性的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荷赛”成了当代水平最高的新闻摄影比赛。
⑦新闻摄影与网络的结合,新闻摄影必将迎来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时代。
五、与新闻摄影相关的主要数码相机功能
光的色温是光颜色的一种标志,光的色温越高,光线越偏蓝;光的色温越低,光线越偏红。这些不同色温的光线在照亮被摄景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摄影带来一些麻烦,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使拍到的图像偏色。
1 自动白平衡调整
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在室外拍摄,使用自动白平衡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如果光线色温超出了有效范围,自动平衡就无能为力了。
2 预设白平衡调整
① 晴天(日光):用于晴天在户外拍摄阳光直射下的被摄体,要求色温约5600K(开尔文)左右
② 多云(阴天):用于在阴天多云的情况下进行拍摄,对应色温6000K以上。
④ 白炽灯(钨丝灯):用于在白炽灯照明的室内拍摄,对应色温3000K左右。
⑤ 荧光灯(日光灯):有的相机细分为3种白平衡模式。“荧光灯1”,住房内常用的色温为6700K的日光型荧光灯;“荧光灯2”,色温为5000K的中性白色荧光灯,这种灯常常是台灯;“荧光灯3”,办公室常用的色温为4200K的冷白色荧光灯。
3 手动白平衡调整
你可以通过事先调整色彩平衡,来得到更出色的拍摄效果。方法为:在相机上手动设定色彩平衡的相关数据;使用色温测光表,并输入数据;根据经验,手动输入色彩平衡的色温度数。
⑴ 手动白平衡的具体调整
简单调节白平衡的方法如下:
① 找到一张白色的卡片,将其放在离开你一个手臂的距离,其大小要能填补整个取景框。如果没有,就试图找到一件白色上衣或一张白纸,或者一堵白墙也可以。
② 当你在实地拍摄时,举起那张白色卡,让光线落到卡片上,并把它当做你的拍摄对象。
③ 用镜头对准白色卡,并让白色卡片清晰地从满整个画面后,按下相机的白平衡(WB)按钮。相机显示器会出现提示画面。
④ 当你按下对话框中“OK”键时,相机会记录下正确的白平衡,以便随后平衡光线。
⑤ 很多高端数码相机都会准许你保存这个设置,以后再碰到类似情况,只需要将表盘拨到自定义状态,就会进入你所保留的设置状态。这样会非常方便你在快速转换地点时进行拍摄。
⑵ 对色温平衡的总结
对相机选项设置的越精确,最后拍出来的照片效果越好。
六、电视新闻摄影的本体特性
1.忠于生活的纪实性
电视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它首先要遵循新闻规律。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报道,真实性是它的第一属性。对于电视新闻摄影而言,镜头反映出来的必须是现实生活自身---现实时空。现实生活是第一性的,它有自身发展变化的逻辑,它的存在、发生、发展都不以摄像机的拍摄与否为转移。摄像机处于被动的、被支配的地位。它必须去选择、去捕捉生活流程中的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按照生活自身的发展逻辑来反映生活。它是从现实生活出发,从认真出发,传递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信息,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外部世界、梳理心理情感、观照自身发展。
摄影机有着天生的纪实优势。1895年,法国发明家路易。卢米埃尔用自己设计的电影摄影机拍摄了《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最早的记录现实生活的影片。
摄像机则不仅可以逼真记录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同时记录来自客观事物的声音。
2. 声画一体的真实性
3. 现场取材的线性和不可重复性
4. 虚拟体验性
5. 画面的思想倾向性
6. 画面内涵的丰富性
7. 画面的艺术性和创造性
七、电视新闻体裁划分
电视新闻的体裁主要有消息类电视新闻、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专题类电视新闻和评论类电视新闻4种。
八、消息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概述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概念及特点:
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快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一种电视新闻,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是电视新闻节目的主体。消息类新闻最大的特点在于迅速和简单,是最接近事件发生时间的一类。同时它也是常常成为其他方式的报道的重要线索来源之一。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成为播出次数第一、信息总量第一而篇幅又最短的新闻节目。一条消息的时间通常在一分钟左右。许多电视台的消息类电视新闻采取了整点滚动播出甚至中途插播的方式,单条的消息内容或许不多,但多条消息的综合体却是电视新闻各类体裁中时效性最强、报道面最广、耗时最短而信息量最大的节目样式,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来形容它:“短、平、快、精”。平:消息类新闻主要是提供给观众一个信息、一个事件的状态,告诉观众是“这一个”,它基本上不传达观点性的东西。
(二)消息类电视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拍摄通常有如下特点:
1. 拍摄时间往往十分有限,甚至时机转瞬即逝。
2. 拍摄地点和环境相对单一。
3. 分为可预见式拍摄和突发新闻拍摄。
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拍摄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要求:
1. 快:快速抵达新闻现场;快速融入新闻事件。
2. 大:镜头的信息量需要最大化。
3. 全:关键镜头一个都不能少。
4. 短
5. 把握变与不变
九、连续报道及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类电视新闻概述
电视新闻的连续报道:是对正在发展中的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报道,它是电视新闻对重要事态作深入或者追踪报道的一种方式。
系列报道:是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多次连续报道的一种方式。
1.连续报道的基本特点在于讲究时效性和连续性,报道的层次性,报道的不可预知性以及显著的社会影响力。连续性报道的选题通常都是观众密切关注的重大的事件性新闻。之所以称为连续报道,因为它在报道中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连续的,都是严格遵循时间线进行的。
2.系列报道更多地倾向于同主题的新闻题材的组合,是一个多条反映具有普遍意义的状态和趋势的报道体系。系列报道更注重事件之间的横向联系,而对时效性的要求相对较低。
虽然连续报道是以不可预知的事件性新闻为题材而系列报道是以可预知的非事件性新闻为题材,但就总体上而言,二者共同的特点都在于报道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二)拍摄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特点和要求
连续报道----用摄像机“跟”出一个故事来。这里所说的“跟”,并不是摄像机的运动方式中的“跟镜头”,而是就连续报道的特点来说的。因为连续报道的内容总是时刻在变化,需要我们的摄像机不断地跟随事件发展而进行拍摄报道。
连续报道的摄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特别需要讲究画面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其次,它需要摄像机捕捉关键画面,精确实现事件的连续性。
再者,讲究画面的对比性和相关性。
最后,摄影师的预见性。
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虽然都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但由于在事件性与非事件性方面的基本差别,它们在摄影中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系列报道讲究镜头语言的统一风格。(可以通过对运动、拍摄角度的处理及对色彩光影的处理等来实现)
其次,突出各自的特点,寻求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的典型画面。
再者,它需要充分考虑到画面的艺术性和造型美感。
十、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摄影
(一)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概述
1968年,美国CBS开办了《60分钟》这个以深度报道为特色的新闻杂志节目,攻击电视浅薄、认为电视做不了深度报道的说法才烟消云散。我国的深度报道开始于1980年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则是利用电视独有的视听语言系统,全面深入地反映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探索和揭示问题实质,追踪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方式。它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深”和“长”。
“深”首先指的是新闻传达的思想深,站在相当的高度看问题;其次是对新闻事件的挖掘深,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多方面、多角度地透视问题的本质。
“长”首先指的是它的节目时间上的意义,即由于深度报道囊括的内容多,因此在时间上它比其他体裁要长。而从拍摄的内容方面来看,它的时间跨度也很长。此外,表现手段多元化,新闻事件故事化、情节化也是深度报道区别于其他方式的特点。
(二)深度报道类电视新闻摄影的特点和要求
1 强烈的细节意识
2 充分发挥两极镜头的探索性(两极:广角和长焦)
3 最大程度地发挥摄像机的形象叙事特点
4 镜头要注意保护某些被采访对象,也包括采访记者本身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