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有哪些(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论文)
中公事业单位为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今天为大家带来数量关系考试:正反比在行程问题中的应用。
正反比是比例法中很重要的一个考点,它可以用在行程,工程,利润等等众多数量关系的常考题型中,尤其是在行程问题中。行程问题是大家普遍认为比较难的一类题目,对于行程问题中比较难的考点,往往大部分同学都会想到方程法,但是我们发现行程问题中列的方程一般未知数比较多,且很有可能未知数位于分母的未知,导致方程及其难解,因此有时即使列对了式子,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把结果算出来。然而本节要介绍的正反比,则是更优化的解决复杂行程问题的一种方法。
首先,介绍下正反比。三个量之间存在乘除关系且有不变量,则两个关联量之间就有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关系。反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速度×时间,根据两个量的积一定,则这两个量成反比;两个量的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到,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例1 甲乙两人速度比为3:7,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比乙多用8分钟,问乙走完这段路程需要多长时间?
A 6 B 7 C 8 D 9
解析:根据题意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甲乙速度比为3:7,得到甲乙时间比为7:3,因此甲比乙的时间多4份,4份=8分钟,1份=2分钟,乙用3份=6分钟。故答案为A。
例2 某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训练基地,如果车速为54公里/小时,正好准点到达;如果将车速提高1/9,就可比预定时间提前20分钟赶到;如果将车速提高1/3,可比预定时间提前多少分钟赶到?
A 30 B 50 C 60 D 80
解析:根据题干中路程一定,时间和速度成反比,预定与第一次实际的速度比为9:10,则二者的时间比为10:9,1份=20分钟,预定时间10份=200分钟;预定与第二次实际的速度比为3:4,则二者的时间比为4:3,4份=200分钟,实际比预定少用一份的时间,即提前了50分钟。故选B。
例3 环形跑道长400米,甲、乙、丙三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围绕跑道分别慢走、跑步和骑自行车。已知三人的速度分别是1米/秒,3米/秒和6米/秒。
(1)若三人同向行驶,问乙第3次超越甲时,丙已经超越了乙多少次?
A 3 B 4 C 5 D 6
(2)若甲与乙朝同一方向跑步,丙的方向与他们相反,问乙第3次超越甲时,丙已经和乙相遇了几次?
A 10 B 12 C 13 D 14
解析:三人时间一定,则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即跑的圈数和速度也成正比。得到甲乙丙三人跑的圈数比=路程比=速度比=1:3:6,当乙第3次超越甲时即乙比甲多跑3圈时,2份=3圈,1份=1.5圈,此时丙比乙多跑3份=3×1.5=4.5圈,即丙已经超越了乙4次。故第(1)题选B。
同理,当丙与甲乙反向时,丙与乙共同跑了9份=9×1.5=13.5圈,即丙与乙相遇了13次。故第(2)题选C。
通过以上题目的练习,我们发现利用正反比解行程问题是比较省时的方法,希望大家平时能够多加练习,多思考,能够熟练运用正反比方法,顺利通过考试。
更多数量关系考试,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相关文章:
第1篇 数据造假危害大申论题目(数据造假申论) 作者:admin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让人胆战心惊的数据隐患》,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背景链接】从铁路客户服务中心12306网站被曝出大量用户数据泄露并在网上传播售卖,到各大名人明星手机电脑被黑,信息被散播到网络,再到我们每天接收的各
第2篇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的开题报告) 作者:admin
[标题示例]创新农村金融制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互联网+”为农村搬来金融服务依托互联网助力农村金融以“互联网+”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开头示例]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涉农的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就更难上加难。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新的融资渠道,在三农领域,“互联
第3篇 美国太把自己当回事(美国应该管好自己) 作者:admin
新华社纽约5月4日电美国情报部门近日发布报告同意科学界的广泛共识——新冠病毒非人造;法国专家最新研究也表明,法国本土疫情的病毒分支由一种在本地传播的来源未知的病毒毒株引发。这些科学结论对试图以“可能的病毒源头”为由嫁祸中国的白宫政客们予以当头棒喝。近来,白宫政客以所谓“可能的理论”推动调查病毒是否出自中国武汉的实验室。如
第4篇 广东省公安选调(广东遴选警察) 作者:admin
一、广东省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一)国家公务员的通用能力1.政治鉴别能力——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
第5篇 生态问题申论(生态方面的申论范文)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探索编制自然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