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务员岗位落户地点是什么意思(公务员岗位落户地点)
- ·下一篇文章:2024年北京市考补录报名入口
2018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九: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凝心聚力建设国魂——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
豪迈豪迈的男儿,扣人心弦的紧张剧情,磅礴精致的制作,自信满满的爱国情怀……从2017年夏天爆火银幕的《战狼2》,人们感受到了《现象级》的成功。 》 国产大片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秘密。近年来,类似的优质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大幅提升。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一派生动的繁荣景象。
文化兴国则富,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争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锻造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灵魂。
一、坚定文化自信
两千多年前,孔子带领弟子走遍天下,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思想文化传奇。过去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在14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学院,在校学生超过230万人。他们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打造了一张彰显文化自信的闪亮名片。
文化自信,简言之,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推动社会发展具有根本性、持久性、广泛性的关键作用。增强文化自信是关系国家命运兴衰、文化安全、民族精神独立的重大问题。一个放弃或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而且很可能上演历史悲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璀璨夺目,就在于它经过历史的淬炼,经过磨难的锤炼,经过辉煌实践的孕育。它是最有韧性、最有内涵、最有力量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有理由、最有信心自信。
信心来自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跨越了5,000 年、80,000 英里。涌现出孔子、孟子、庄子、程、朱、鲁王等一大批思想巨匠,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经典和遗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而年轻的文明。它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基因。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充满生机,闪耀在人类文明璀璨的星空中。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信心来自奋斗。 “梅花自苦寒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所以散发出无穷魅力,就在于它源于用血汗铸就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在长期艰苦奋斗中不断升华的文化精髓。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钢铁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救灾精神、塞罕坝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信心来自于实践。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曾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必然出现文化建设高潮”。如今,这一预测正在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中国道路不断拓展、中国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制度不断完善,创造了世界罕见的“中国奇迹”极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
文章是用来传达真理的,文章是用来凝聚力量的。党的十九大吹响了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道路,为坚定文化自信指明了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新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型、创新发展,创造中华民族新辉煌文化,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问答
问:什么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创意改造,就是根据时代特征和要求,对那些仍有参考价值的内涵和过时的表现形式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发展,就是根据时代新进步,补充、拓展、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牢牢掌握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马克思说,如果从概念上考察,某种意识形态的解体就足以带来整个时代的毁灭。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一个政权的解体往往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开始的。意识形态防线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
古今中外政治家都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政治安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和善于做好思想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非凡进程中,始终注重充分发挥思想舆论的引领和感召作用,凝聚了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领域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人们精神更加昂扬,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更加巩固。有网友感叹:“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团结,思考在一处,努力在一处。”
思想领域看似风平浪静,但背后却暗流涌动。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特别是随着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的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不断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和较量长期复杂,面临的风险挑战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更有力的措施、更有效的手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使各方能够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紧密团结。
抓住“恒星”。只有理论清楚,政治上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共产党人这面思想旗帜、中国人民精神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坚持不懈地用这一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全国人民。教育人民,形成齐心协力前进的强大力量。
牢牢握住“方向盘”。方向是思想的风向标、关键。正确指导,有利于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错误的指导将会误导党、国家和人民。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毫不含糊,毫不放松导向。特别是在当前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做好引导的要求必须融入线上线下各领域,体现在理论武装、新闻出版、文艺创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创造力决定控制力。确保方向好,必须加强传播方式建设和创新,注重媒体融合,打造一批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有竞争力、有公信力的旗舰媒体。
种好“责任田”。近年来,意识形态领域呈现良好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要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责任,确保护土负责、对领土负责、对领土负责。在重大是非和政治原则问题上,要敢于把握、敢于经营,敢于亮剑,当“兵”不做“君子”,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解释
思想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
蔡永春:思想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自觉跟习近平同志走,政治、行动。以核心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团结,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处理问题。
耳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繁荣发展,就必须不忘初心、继承传统。抛弃过去、抛弃根源,就等于切断了精神命脉。
如果没有科学真理占据思想领域,就会杂草丛生;如果不洒下阳光、雨露,灵魂的空间就会笼罩在黑暗之中。
思想斗争看似没有硝烟,但仍然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只有勇于亮剑、战斗,才能赢得主动,赢得胜利。
价值观的影响力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无刻。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植根于一个人的一言一行。
文化如水,看似弱小,实则坚强。文化承载着推动民族进步的厚望。
关联
各级党委(党组)领导机构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负有主体责任。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负责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意识形态工作负主要责任。党委(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要旗帜鲜明地站在思想工作第一线,带头做好思想工作,带头管理岗位、带头坚强班子,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亲自部署部署重要任务。重要问题亲自询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理。党委(党组)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协助党委(党组)书记统筹协调和指导。党委(党组)其他成员按照工作分工,按照“一岗二责”的要求,做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思想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承担领导责任。
—— 摘自《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
3、弘扬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时代榜样、道德模范、最美人、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的涌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从始终保持本色的“老阿姨”龚全珍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从新时代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到“当代愚公移山”黄大发,从“最美老师”张丽丽到“最美司机”吴斌,从“尽职尽责的油条哥”刘洪安,到“B超神探”贾立群……从他们身上,人们看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价值观就像人生的指南针。每个人在与他人打交道时,都必然受到某些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同样,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需要社会成员普遍认可的价值观来维持。其中,核心价值观占据核心地位,发挥引领作用。它们是一个民族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体现了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眼全国,从领导干部当先锋到人民争当生力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正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人们头脑中建设,需要持之以恒、行之有效。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的新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重要、更加紧迫。
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古人云:“国无风俗,教化则变势”。教育指导是基础工作。只有依靠不断的教育引导、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家喻户晓、家喻户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微时代”传播方式,制作、传播具有感染力的公益广告,使人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达到“潜入社会”的目的。夜有风,滋润万物。”静音”效果。
实践导致行动。 “纸上看到的最终会变得肤浅,但你必须认真去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努力细化、落到实处,收到“人民群众日常用而不自知”的效果。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和重要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等隆重仪式活动,让人们更好地领会真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意义。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雷锋志愿服务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促进全社会文明水平显着提高。
制度保证了强有力的约束。这个制度是基础性的、长期性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不仅需要良好的引导,更需要制度的保障。为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法律法规,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号文件作出专项部署。下一步,最重要的是细化指导要求,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过程,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让法治建设体现更加鲜明的价值取向。惩恶扬善,扶正除恶。
四、文化发展促进繁荣
2017年春节前夕,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即将到来之际,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号文件印发实施,为此增添了更多传统文化内涵。节日。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为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活力。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显着增加。截至2016年底,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8万亿元,占GDP的4.14%。目前,中国电视剧、图书年产量居世界第一,电影产量居世界第二。文化的繁荣发展、文化的自豪和自信,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了精神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文化享受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
文学艺术创作产生精品。从《三体》到《草房子》,从《琅琊榜》到《大唐荣耀》,从《大圣归来》到《湄公河行动》,从《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我国文学创作和艺术的作品就是一出好戏,精彩纷呈,这些文化盛宴让人们大饱眼福,大饱口福。文学艺术是时代进步的号角,文学艺术创作潜力巨大。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生命沃土,大力实践写作,不断创作出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
结构性改革增添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出300多项改革举措,基本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要认真总结几年来积累的新鲜经验,着力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改革思路,抓住重点难点,创新改革举措,不断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同时,要推动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国际通信展的魅力。文化是国家性的,也是全球性的。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在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过程中,要坚持以身作则、包容包容,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文明互鉴,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让中国故事演讲越来越精彩,中国声音传得越来越响。
文化凝聚过去,文化连接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托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汲取百年奋斗精神的丰富营养,扎根于伟大实践的沃土,具有最深厚的底蕴、最璀璨的底蕴、和最强大的信心。它肯定会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响亮的时代声音,谱写更加灿烂的文化篇章。
相关文章:
第1篇 广东潮州饶平县事业单位2021年上半年招聘110名工作人员更正通知 作者:李瑾萱
《2021年上半年饶平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告》已于2021年5月8日发布,因个别岗位年龄要求编辑处理原因,现对公告部分内容更正如下:公告《附件1.2021年上半年饶平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岗位表》中饶平县柘林镇公共服务中心岗位(岗位代码:R2021090)的年龄要求中的“18-36周岁”,更正为“18-35周岁”。公告其他内容不变。特此公告。饶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1年5月10日[1][2]下一页
第2篇 云南迪庆州乡镇企事业单位2021年需求196名专业技术人才 作者:李诗琪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云发〔2014〕1号)和《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云人社发〔2014〕97号)文件精神,鼓励县及县以上单位中,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上从事服务工作,乡镇连续服务满2年以上(含2年)的,从到乡镇服务之日起,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的工作岗位补贴。现将我州2021年各县(市)人社局征集的乡镇企事业
第3篇 黑龙江齐齐哈尔泰来县2021年招聘人才取消和缩减教师岗位计划的通知 作者:李宛儿
取消岗位岗位代码:202122;设岗计划:1人;学科:地理;缴费人数:0人。岗位代码:202126;设岗计划:1人;学科:政治;缴费人数:1人。缩减岗位岗位代码:202112;设岗计划:4人;学科:政治;缴费人数10人;缩减后计划:3人。岗位代码:202113;设岗计划:2人;学科:地理;缴费人数4人;缩减后计划:1人。岗位代码:202119;设岗计划:2人;学科:物理;缴费人数5人;缩减后计划:1人。岗位代码:202123;设岗计划:3人;学科:语文;缴费人数8人;缩减后计划:2人。岗位代码:20212
第4篇 云南普洱市景谷县2021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 作者:李菀儿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云人社发〔2014〕97号)《普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转发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1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工作的通知》(20210319)要求,积极引导和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服务,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我县实际,现将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需求信息(见附件)予以公告。相关事宜请联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事业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
第5篇 云南普洱市2021年需聘885名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 作者:李婉儿
根据《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21年度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为加强普洱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县级以上(含县级)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在职在岗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基层服务,提升基层发展能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将普洱市2021年度乡镇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岗位公告如下(见附件)。有意向到基层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请按照《云南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暂行办法》的要求和步骤,填写相关材料,办理相关手续。联系人及电话:普洱市时白春0879—212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