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言语理解

    国考国家统计局调查队怎么样(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怎么样)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8 19:28:23

    一、基本考情

    1.面试形式:一般为结构化面试,2014—2019年均采用材料题形式。

    2.面试题量:每天1套题,每套4道题目。

    3.面试时间:一般场外看材料15分钟;场内作答时间20分钟,时间包干制。

    4.考查方式:场外看材料,场内听题;场内场外一般均提供纸笔。

    5.专业性:考查统计调查误差控制及基本常识、统计分析、调查总队工作实务、统计法等有关内容。

    二、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面试核心特点及解决方案

    (一)统计专业材料,阅读难度提升

    1.材料特点

    (1)较长。①材料字数在600-1000字左右,篇幅长;②材料撰写惯用长句,信息含量繁多难以提炼;③材料某些段落即题干,题干较长。

    (2)专业。材料包含专业调查方案、统计指标、调查工作场景、《统计法》有关法条等专业内容。

    (3)宏观。材料开篇往往大量引用国家战略、方针政策的文件原文。

    2.考生常见问题

    (1)阅读没有耐心、走马观花,错过提炼有效信息。

    (2)材料文字晦涩、宏观、专业,读完似懂非懂,难以提炼有效信息。

    (3)不清楚材料与题目之间的关联,白白浪费场外阅读时间。

    3.解决方案

    (1)讲解“材料阅读”步骤方法,包含“猜题”、“信息提炼”等方面技巧,让你在场外便先人一步;

    (2)仿真材料模拟题,帮你熟悉特点、巩固技巧。

    (二)统计图表分析,要求准确把握数据特点、分析深入透彻

    重点考查统计表分析,要求考生分析给定统计图表并得出结论,考查考生的数据敏感性及统计分析能力。

    1.例题示范

    材料:

    问题:

    针对材料三中的数据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考生常见问题

    (1)面对繁多的数据无从下手,不知道看什么、抓什么,缺乏一定的分析方法;

    (2)分析数据只能看到表面,难以解读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实际情况,结论空洞;

    (3)答题时表达逻辑混乱,难以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对于图表的理解。

    3.解决方案

    (1)讲解图表分析步骤,包括“看标题”、“看指标”、“看补充资料”的基本技巧,帮你第一时间明确解读方向;

    (2)讲解数据分析方法,从“整体趋势”、“局部特征”的观察技巧,到“联系实际做推断”的深入分析,帮你快速把握数据特点及变化本质;

    (3)数十张数据图表的专项训练及模拟训练,帮你巩固图表分析技巧。

    (三)统计结论辨析,要求准确定位问题、分析客观全面

    该类题目的特点往往是材料或题干在给出“数据”的同时也给出“结论”,要求考生判断该数据是否能推出该结论,侧面考查考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1.例题示范

    材料:

    一年后,该市对5个社区中50位居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小区住户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从此前的70%下降到了50%左右。很多居民因为“怕麻烦”、“懒”等原因而不再分类投放;有些居民发现自己即使分类投放了,很多时候也会被回收车辆一起拉走,觉得自己是“白忙活”。现如今,试点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仍然以环卫工人和垃圾分类指导员二次分拣为主。

    问题:

    某市对50人进行抽样回访后,发现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从此前的70%下降到了50%左右。有人说,这个数据意味着该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失败。你认可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2.考生常见问题

    (1)知道题干结论不正确,但找不到题干结论的错处;

    (2)知道题干结论的错处,但难以找寻全面;

    (3)说明理由肤浅表面,缺乏说服力。

    3.解决方案

    (1)题干结论的常见错误归纳,如“概念认知错误”、“推论逻辑错误”等,帮你快速、精准把握问题所在;

    (2)通过大量的结论辨析题目,训练“辨析思维”,熟练技巧运用及思路表达。

    (四)统计方案辨析,要求保障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该类题型往往要求考生对给定的调查方案(多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的专业调查方案改编而来)进行评价与完善,重在考查考生对于调查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了解程度,以及侧面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保障调研结果真实有效的意识及能力。

    1.例题示范

    材料:

    调查队领导安排小李负责本次工作,小李就调查方案谈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本次调查可以选择市中心的几所学校进行开展,就学生群体而言,可以在一至六年纪中每个年级抽选两个班,由老师组织班干部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主要询问放学后想去哪里、想要做什么等;对于老师群体而言,可以重点询问班主任老师对于推行弹性放学制的意愿、建议等;对于学生家长而言,可以在家长接孩子放学时,于学校门口以问卷的方式进行随机采访,重点询问家长的参与意愿、服务项目需求等。经过一番讨论后,领导结合小李的意见,制定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

    问题:

    结合材料,请你对小李的调查方案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2.考生常见问题

    (1)发现问题困难,提建议更难,难以察觉错误、不知怎样完善;

    (2)材料内容过多、语言隐晦,容易漏掉问题导致作答不全面。

    3.解决方案

    (1)题干方案的常见错误归纳,如“调查内容”、“调查对象”、“抽样方法”等,帮你快速、精准把握问题所在;

    (2)逐个要素的讲解方案设计原则,如调查内容快速展开技巧、调查对象常见类别、各类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等,帮你轻松弥补方案疏漏;

    (3)五大项十余小项国家统计局专项调查方案补充讲解,帮你高度专业的辨析专项调查方案。

    (五)统筹工作安排,协调处理工作冲突

    往往会在材料中给出多项工作任务之间在时间、场地、人员等方面发生冲突,要求考生协调安排各项任务,以保证工作开展不受影响,从而考查考生的统筹协调能力。

    1.例题示范

    材料:

    周一时,调查队领导把此项工作交给小李负责,要求小李在本周内上交一份调查方案。而这周,小李已有如下工作安排:1.写一份工作总结,需要两天的时间;2.审核一份专业的数据分析,需要一天的时间,审核结果需要星期三之前上交;3.帮队长整理一份季度数据资料,需要一天的时间,周五时队长需要用;4.星期五上午,要参加女儿的家长会,下午报名参加了一个市里举办的读书分享活动;5.老家一个对小李很好的叔叔要来城里看病,希望小李帮他联系医院并陪他一起去,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为此,小李很是苦恼。

    问题:

    结合材料,如果你是小李,你会如何合理安排这一周的工作?

    2.考生常见问题

    (1)轻重缓急判断不准,面对突发事件、资源短缺、人手短缺、时间紧迫,不能分辨判断诸多矛盾的轻重缓急;

    (2)统筹安排不合理,资源利用不高效,事件的安排顺序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明确和统筹管理不恰当。

    3.解决方案

    (1)总结“轻重缓急的梳理方法”、“提高效率的一般方法”等排序原则,帮你快速明确事项处理顺序。

    (2)讲解“人尽其才”“充分沟通”“跟进到底”等处理原则,帮你不仅理清顺序,更能保证各项工作质量。

    (六)命题涉及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工作实务

    以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工作实务常识为考点命制题目,如《统计法》、统计指标、调查工作规范等,需要考生掌握必要的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工作实务知识。

    1.例题示范

    假如你是一名调查队员,与你的同事一起向某企业送达统计行政处罚决定书,但该企业负责人百般推脱、辩解,并拒不签收,你会怎么说服他?请现场模拟。

    2.考生常见问题

    (1)不知道怎么劝,欠缺必要的沟通方法及基本技巧;

    (2)劝说浮于表面,缺乏专业知识,难以做到有力有据,劝说效果乏力;

    (3)没有情景感,回答不够生动形象,不符合题目作答要求。

    3.解决方案

    (1)针对性研发重点题型的作答思路及技巧,快速明确作答主线;

    (2)在庞杂的统计知识体系中,提炼出高频考点,设置《统计专业知识与实务》课程,补充六大方面《统计法》、五大方面核心调查任务、数十常见统计指标等专业知识;

    (3)通过搭建场景进行情景训练、专项讲练等,强化专业知识记忆及作答运用、提升作答交流状态。

    (七)知识性考查加深,政策理论素养要求高

    围绕国家战略、重点方针政策直接命题的形式开始出现,对于考生的政策理论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

    1.例题示范

    你认为衡量乡村振兴最重要的三个指标是什么,并谈谈你的理解。

    2.考生常见问题

    (1)平时不关注或关注的少,不知道“乡村振兴”;

    (2)似懂非懂,不清楚具体内容,难以与“指标”建立联系;

    (3)表述混乱,缺少主线;

    (4)分析不够全面深入,没有内容,泛泛而谈。

    3.解决方案

    (1)归纳整理知识地图,帮你快速记忆、系统掌握热点常识;

    (2)仿真模拟题目训练,帮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创新题型归纳训练,多种创新命题形式与统计背景融合出题,帮你快速应对考场新变化。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做题思维(行测的思维)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试卷中,有一部分的题目始终都是大多数考生的噩梦,那就是数量关系。此部分的内容难度大,耗时久,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灵活性高,所以很多考生会选择放弃该部分,但是,放弃的后果就是导致整个行测的分数偏低,或者无法拉开整体的笔试分数。那到底如何才能够拿到这一部分的分数呢?其实,对于数量关系的部分,解题的关键在于思维,而大部分考生做题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做得对不对,而不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所以


      第2篇    治污的关键(治污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2015年11月份全国74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公布了,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全位于东北华北。有网友调侃说“看到沈阳垫底,我们市长舒了口气”,原因是某市空气质量前几个月排位垫底,于是市长发了狠话,发誓下月起必须摆脱差评。深度解析[权威论述]领导干部不能说起来放狠话,做起实事挂空挡。——习近平[


      第3篇    政府信息网络化的问题(网络政府信息的特点)    作者:admin

       【申论材料】以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挑战。自从美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来,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对于保持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继续繁荣和稳定,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的信息网络的规划,提出首先建立“三金


      第4篇    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    作者:admin

       对于生理学中的消化液这个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接下来就有卫生人才网针对胃液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帮助考生进行复习。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1.【单选题】下列对胃液说法错误的是:A.壁细胞分泌盐酸B.内因子有壁细胞分泌C.胃蛋白酶原


      第5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评分表(安徽公务员面试是结构化还是无领导)    作者:admin

       一、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跟分析相对)分析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A.时政类—社会现象例:近日出现了“地沟油不会重新流入餐桌”、“北大校长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等一系列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