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作答技巧(申论答题技巧三种申论高分写作方法)
- ·下一篇文章:龙岩村主干招考(2020年龙岩市选调生)
如何确定作者(怎么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所谓的意图,指的是作者通过文段想要表达的意思。在行测考试的言语题目里面,片段阅读的题目占比较大,而在片段阅读题目的考查中就涉及到一类能力的考查,就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我们把它称为判断作者意图的能力。它属于我们所说的主旨观点题,但是对于这类题型,阅读量大,加之可能没有理清楚文段的行文脉络,可能就导致找不到作者意图,或者判断不清楚作者意图。那对于这类题型,在文段中可能出现一些关键词,能够提示我们作者意图,今天中公教育带大家来看一下其中一类关键词,也就是条件词如何去引出作者意图。
常见的条件词比如“……才……、只要……就……、只有……才……、除非……否则……”等,在主旨题中,尤其是尾句经常会出现“……才……、只有……才……”等引导的条件句,“……才……、只有……才……”表示的是必要条件的关系。比如只有努力才能成功,在这句话中,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要想成功必须努力,说明在这句话中核心想强调的是要努力,所以“只有”之后表述的内容对于“才”之后表述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那强调的是只有之后的必要条件。当在题目中出现条件词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条件词去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以下题为例。
经典例题1
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信息需求,呈现分众化、差异化的趋势。过去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舆论态势犹如一个大教室,媒体是雷打不动的信息中心;移动互联时代,新闻舆论态势则近乎游乐场,受众可以随兴趣任意选择内容和场景。要从媒体竞争中突围,在舆论引导中制胜,空洞说教、生硬灌输不行,追求猎奇、编造故事不行,刻意迎合、取悦受众不行,庸俗媚俗、极端表达也不行。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和机制,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创新是媒体行业的发展要求
B.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
C.舆论引导是媒体决胜的战略高地
D.媒体组织机构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中公解析】A。文段首先指出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受众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二句对比了传统媒体时代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媒体环境,说明媒体不再是信息中心,受众可以在新闻舆论态势中任意选择内容和场景;第三句列举了一些要从媒体竞争中突围行不通的做法,最后指出创新才能提高媒体对受众的“黏度”。文段尾句通过条件词“才”引出作者意图,意在说明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吸引受众,即创新。A项是尾句的同义转述,保留。B项,属于文段背景部分介绍内容,未指明应该创新,排除。C项内容文段未提及,排除。D项,文段强调的是媒体如何在竞争中突围,并未强调媒体间竞争激烈,排除。故本题选A。
经典例题2
机会分配不仅能对收入分配结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在不公正的机会分配下,一些人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获得发展机会,但这些获得机会的人很可能缺乏有效利用发展机会从事社会劳动和创造的能力,这必然导致他们所从事的劳动或经营项目的生产效率下降,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获得机会,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只有实现机会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收入分配的差距主要由机会分配不平等造成
B.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标志是公平的机会分配
C.公平的机会分配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
D.机会分配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公解析】C。文段首先指出机会分配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第二句从反面进行具体说明,指出不公正的机会分配会使机会落到不能有效利用机会的人身上,最终会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效率;第三句指出要让真正有才华的人获得机会,把合适的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实现机会平等,才能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文段尾句通过“只有……才……”引出作者意图,要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效率,机会平等必不可少,强调机会平等的重要性。A项,文段没有论述收入分配与机会分配的关系,无法推出,排除。B项,文段说的是“是经济体系健康运行的基础”,“标志”说法有误。C项是对文段尾句的同义转述,保留。D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文段没有提及。故本题选C。通过这两道例题,我们发现,尾句出现条件词时,往往通过条件词来引出作者意图,强调必要条件,因此,我们遇到“……才……、只要……就……、只有……才……、除非……否则……”等条件词时要提高敏感性,利用条件词来准确判断作者意图。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做题思维(行测的思维)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试卷中,有一部分的题目始终都是大多数考生的噩梦,那就是数量关系。此部分的内容难度大,耗时久,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灵活性高,所以很多考生会选择放弃该部分,但是,放弃的后果就是导致整个行测的分数偏低,或者无法拉开整体的笔试分数。那到底如何才能够拿到这一部分的分数呢?其实,对于数量关系的部分,解题的关键在于思维,而大部分考生做题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做得对不对,而不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所以
第2篇 治污的关键(治污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2015年11月份全国74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公布了,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全位于东北华北。有网友调侃说“看到沈阳垫底,我们市长舒了口气”,原因是某市空气质量前几个月排位垫底,于是市长发了狠话,发誓下月起必须摆脱差评。深度解析[权威论述]领导干部不能说起来放狠话,做起实事挂空挡。——习近平[
第3篇 政府信息网络化的问题(网络政府信息的特点) 作者:admin
【申论材料】以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挑战。自从美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来,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对于保持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继续繁荣和稳定,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的信息网络的规划,提出首先建立“三金
第4篇 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 作者:admin
对于生理学中的消化液这个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接下来就有卫生人才网针对胃液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帮助考生进行复习。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1.【单选题】下列对胃液说法错误的是:A.壁细胞分泌盐酸B.内因子有壁细胞分泌C.胃蛋白酶原
第5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评分表(安徽公务员面试是结构化还是无领导) 作者:admin
一、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跟分析相对)分析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A.时政类—社会现象例:近日出现了“地沟油不会重新流入餐桌”、“北大校长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等一系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