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言语理解

    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的正面例子(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05:08:13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能力培养和申论热点把握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

    背景链接

    自然环境是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护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付出了过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目前,我国每年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9.5%,石油消费量一半多依靠进口,煤炭消费量相当于其他国家的总和,高能耗产生了仅占世界8.6%的GDP,却留下许多受污染的城市、全世界1/3的垃圾和频繁发生的环境事件。

    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模式,不仅带来包括环境问题在内的各种社会矛盾,而且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比如水污染会使渔业生产率下降;土地盐碱化、沙漠化和土壤肥力下降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我们必须从对子孙后代生存发展负责的高度,唤起对保护资源环境的高度自觉和警醒;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老路,而要积极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两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环境执法专项行动等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2017年,我国将第46个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设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全社会倍加珍惜和爱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生活,倡导绿色发展,共同建设更加美丽的生存家园。

    2017年10月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要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

    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习近平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坏了,而是要把它保护得更好。——习近平

    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富裕环境退化也不行。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人民并不满意的增长。——李克强

    中国不愿意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为我们过去的绿水青山是祖宗留下的,未来美丽的环境是子孙后代应当享受的,当代人要有责任感。——李克强

    [环境问题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低下,近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往往是地方发展的首要目标。政治经济学对地方官员晋升不少实证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任期内的经济增长是地方官员获得晋升的突出竞争优势,重视经济效益一度是全社会的普遍现象。

    从历史上看,千百年来,我们在求生存的压力驱使下,不断对自然环境开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填海造地,创造着更多当前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大象的退却”等生物多样性遭遇破坏的后果;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废气、废渣、废水不当处置甚至随意排放,人类在收获工业革命成果的同时,也使生态环境蒙受着巨大伤害。

    长期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

    [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环境缺位会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和后劲。环境保护机制长期缺位,使得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进而制约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途。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需要自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可持续支撑。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只有将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确保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被剥夺,因此加强环境保护的行动实际上也是强化发展潜力的过程。

    环境保护可以优化经济发展。一方面,环境保护要求把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促使经济行为主体努力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尽量利用循环再生资源,激励其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获得新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制约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这一结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印证。瑞典、德国、美国等国家都经历过用严格的环境政策促使经济转型的历史阶段。那些经历了严格环境政策“洗礼”后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很多已发展为先进生产力的典型,成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同时,环境保护的要求改变了市场准入条件,使那些落后的技术和产业被淘汰出局,从而使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机会。

    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态问题不能用停止发展的办法解决,保护优先不是反对发展,其核心是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

    对策措施

    公考资讯网总结,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发展绿色经济。特别是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突破技术难关,进一步压缩绿色能源的生产成本,促进推广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绿色生产的生命力来自通过技术创新带来的成本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对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生产方式的战胜。

    二是推动产业政策精准化,矫正市场失灵。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初期,由于成本高企而使相关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政策可以瞄准应用新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等政策优惠。从而降低相应企业的成本。另外还要辅以适当行政手段,适时取缔和关停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并通过社会政策托底的方式解决确难再就业的困难人员,杜绝粗放式生产方式回头。

    三是创新监管机制,解决激励不相容问题。要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依法惩治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继续深入推进环保督察,适时开展巡查督察回头看,严肃查处污染破坏行为,严格追求相关行为人的主体责任,倒逼环保责任落实。将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地方干部考核和晋升依据。鼓励社会成员监督和参与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成员嘉奖。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营造积极舆论氛围,让青山绿水赢得眷恋,让美好生态环境赢得热爱;普及环保知识,适时举办环保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树立环境保护先进典型,弘扬模范带头作用。借力宣传舆论,引导全社会形成爱保护、懂保护、会保护、在保护的良好风气,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风尚。

    文章素材

    [标题]

    1.在发展中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

    2.加强环境保护 优化经济增长

    3.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开头]

    示例一

    人们常说,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环境污染,如果只注意治理已经出现的污染,不从源头抓起,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示例二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是大自然的底色。而今,绿色更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我国循环经济获得迅猛发展,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环境污染治理全力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城乡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以绿色发展扮靓的美丽中国,渐渐走进现实。

    [结尾]

    示例一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共同课题;向往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水土,也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发展阶段进入特殊的“环境敏感期”,是向全面小康迈进道路上必然遇到的难题,让那些消费资源、制造污染的人和企业为环境买单,从而抑制污染,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

    示例二

    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把它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开展对环境保护重大问题的研究,深化环境保护理论建设,争取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早日进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阶段。

    示例三

    众力并则万钧举,群智用则庶绩康。绿色发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绿色发展,正汇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澎湃力量。

    申论范文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齐肩并行

    人们常说,治污要治本,治本先清源。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环境污染,如果只注意治理已经出现的污染,不从源头抓起,往往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陷入防不胜防的恶性循环。因此,防治环境污染,必须从源头上抓起,才能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从源头上防治污染,也是对国际治理污染经验的借鉴。环境问题,涉及诸多方面,但究其实质而言,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环保也并非遥不可及,它与每个市民、每家企业的利益都休戚相关。若是个人、企业可以共同参与,市政府能够有效管理,环境问题不仅能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甚至还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考察世界许多国家治理环境问题的历史,都经历过一个从“末端治理”、“生产过程控制”到“源头防治”的过程。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必须从发展方式上找根源,从人们的生活方式入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切实改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增长模式,全面控制污染物产生。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不但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另外通过整治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但必须看到,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繁重,环境污染防治压力还很大。从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必须坚持以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经济为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一体化。

    因此,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齐肩并行,必须要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环境科技进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是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根本之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个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产品的循环利用。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资源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发展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祉,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

    以上就是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经济”评论文章的完整内容,公考资讯网希望这篇范文对考生把握申论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语言表达能有所帮助,供大家参考阅读。公考资讯网申论热点时评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政策解读、理论观察、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更多信息请关注公考资讯网最新资讯。

      相关文章:


      第1篇    行测做题思维(行测的思维)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试卷中,有一部分的题目始终都是大多数考生的噩梦,那就是数量关系。此部分的内容难度大,耗时久,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灵活性高,所以很多考生会选择放弃该部分,但是,放弃的后果就是导致整个行测的分数偏低,或者无法拉开整体的笔试分数。那到底如何才能够拿到这一部分的分数呢?其实,对于数量关系的部分,解题的关键在于思维,而大部分考生做题最关心的往往是自己做得对不对,而不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所以


      第2篇    治污的关键(治污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2015年11月份全国74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公布了,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全位于东北华北。有网友调侃说“看到沈阳垫底,我们市长舒了口气”,原因是某市空气质量前几个月排位垫底,于是市长发了狠话,发誓下月起必须摆脱差评。深度解析[权威论述]领导干部不能说起来放狠话,做起实事挂空挡。——习近平[


      第3篇    政府信息网络化的问题(网络政府信息的特点)    作者:admin

       【申论材料】以网络信息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正在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对政府管理也提出了挑战。自从美国政府提出要建设国家的“信息高速公路”以来,这一战略性的决策对于保持美国经济在21世纪的继续繁荣和稳定,增强美国的国际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建设中国的信息网络的规划,提出首先建立“三金


      第4篇    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哪些(胃液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    作者:admin

       对于生理学中的消化液这个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接下来就有卫生人才网针对胃液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帮助考生进行复习。首先我们来看一道题:1.【单选题】下列对胃液说法错误的是:A.壁细胞分泌盐酸B.内因子有壁细胞分泌C.胃蛋白酶原


      第5篇    安徽公务员面试评分表(安徽公务员面试是结构化还是无领导)    作者:admin

       一、综合分析能力综合是指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的统一整体的认识。(跟分析相对)分析是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对)A.时政类—社会现象例:近日出现了“地沟油不会重新流入餐桌”、“北大校长说:美国教育一塌糊涂”等一系列报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