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行测 > 资料分析

    违法的见义勇为事件(见义勇为 违法)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04:04:48

    广东佛山16岁少女李舒舒为救一名即将被货车撞上的1岁女童,冲上马路将其推开,致右脚被碾压骨折。网民称李舒舒为“最美打工妹”,当地也为其申报了见义勇为奖。然而,当地交警却认为李舒舒“实施了有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需对女童和自己受伤均负25%的责任,这引发社会热议。据昨日媒体报道,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已责令佛山顺德交警部门启动事故认定复核程序。

    这“妨碍交通安全”的责任认定,让见义勇为的16岁女孩伤不起呀!好在公道自在人心,网民们褒奖她为“最美打工妹”。还有,广东省妇联主席专程看望、慰问,佛山市委书记批示“人间有大爱”,要表彰宣传……这些都可以抚慰李舒舒的伤痛。

    可是,按照交警的认定,被救者和救人者都有过错。尤其救人受伤反被追责,很难让人接受,故警方被指机械照搬法律条文——曾思雯(女童)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马路,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5条的规定;李舒舒为了制止女童横过马路,实施了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按照交通安全法第63条规定,其过错是造成其本人发生事故的原因之一。交警这样一条条套用法律条文,似乎没错,但他恰恰忽略了见义勇为这个事实,也即刑法第21条第1款所规定的“紧急避险”——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临危救人,容得救人者思前想后,考虑怎样救人才合法吗?

    其实,1岁女童本没有过错意识,在法律上叫做无行为能力的人,故谈不上违法不违法。16岁少女也未成年,能够如此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精神已够伟大,不存在“实施了妨碍交通安全的行为”的过错。莫非“司马光砸缸”,实施了损害公私财产的行为?显然,交警部门的这个认定是有“过错”的。

    尽管该女童是李舒舒带出来的,但并不妨碍对她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因为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叫“紧急时无法律”,在危急情况下,不容哪个人“翻”法律条文。更何况,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义务的自然人,李舒舒显然符合这一定义。只是作为法定监护人的女童父母,是负有监管责任的。

    李舒舒是好样的。如果不是她奋不顾身救人,恐怕小雯雯会惨遭佛山小悦悦之不幸。如果此次事故责任认定不认真复核,或者就照一个法规的相关条文机械套用,忽视了其他法律的正确运用,那恐怕道德和法律都伤不起。

      相关文章:


      第1篇    整除 技巧(整除问题进阶视频)    作者:admin

       在备考行测的路上,总有一类题目拦在广大考生面前,因其题型多、对思维要求较高等特点使得考生很难快速掌握和在短期内提升,这就是数量关系。接下来中公教育专家带广大考生了解一下“整除特性”这种巧解数量关系题目的技巧,熟练掌握之后便能够秒杀一部分题目。一、题目示例张三将自己养的猪交给李四一部分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


      第2篇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摘要)    作者:admin

       一、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3篇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举例)    作者:admin

       事业单位考试经济常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公共基础知识(综合知识)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指的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来控制经济”的政策意向与活动。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即国家


      第4篇    报考新疆公务员的基本条件(报考新疆公务员的条件)    作者:admin

       BODY{FONT-SIZE:12px;FONT-FAMILY:??;background-color:#ffffff;}南疆四地州乡镇公务员面试工作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统一安排组织实施。报考南疆四地州乡镇公务员“1001”、“1002”职位的考生分三个点进行面试,在伊犁州、乌鲁木


      第5篇    摈弃浮躁拼音(摈弃浮华是什么意思)    作者:admin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讲述的故事引起广泛共鸣。多年潜心研究,团队密切协作,执着科研攻关,从浩如烟海的中医典籍中获取灵感,终于发现和提取了青蒿素,使之造福人类。“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株“中国小草”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让世人感慨万千。这份“礼物”,不只是惠及苍生的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