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什么是高频信息(高频算法实战)
- ·下一篇文章:2018公务员面试必背套话(公务员面试精解高分突破十五讲)
互联网+的跨界与融合 申论(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融合)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各位考生提供申论热点《互联网+的跨界与融合》,帮助考生丰富热点话题知识,剖析答题技巧。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互联网+餐饮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轻松绘就自己专属的美食地图,互联网+旅游让我们可以随时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互联网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互联网+时代行业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跨界与融合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因此,面对互联网+我们应顺势而为,积极进行跨界与融合,才能寻求新思路新发展。
互联网+经济,加速传统领域转型升级。“互联网+”与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跨界与融合本质上形成了发展新动能,催生新格局。这股强大动能推动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互联网+”模式的应用,让互联网企业成为主导者,利用开放的平台和充分的第三方资源,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和创新体验,也能够获得资本市场青睐、聚集大量优秀人才,实现了“创新逆袭”。与此同时,国家在体制机制方面给予帮助,让更多企业受益,完成转型升级。
互联网+文化,促使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内容、生产模式,也带来了思想的变革,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在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北京创客空间”是第一个提出“创客”概念的孵化器,是中国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创客空间,为不同领域的“创客”们提供“实验室”、汇聚灵感汇聚创意。目前,“北京创客空间”已经服务了30多家创客型团队和早期创业公司,获得6000多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总项目价值超过20亿元人民币。创客文化蔚然成风也为全社会点燃了创业创新的火种。
互联网+社会,推进城市治理走向“智慧”。互联网技术为治理体系转型提供了便捷,也为治理手段创新创造了条件,让社会治理各个环节的要素互通共享,显著提升治理水平。很多城市陆续推出了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逐步实现区县、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体系建设全覆盖,将网格单元分解至居民楼责任区,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全方位服务促进社区矛盾就地化解。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落实管理意见,才能让“互联网+” 促进城市建设朝着智能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创新是时代发展趋势,也是互联网+的深刻内涵,我们必须推动“互联网+”的跨界与融合,才能为传统产业升级、城市服务优化、创新创业热点提供新的渠道,为创新型国家的构建绘就蓝图。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面试用播音腔(有声阅读招聘)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人有听书习惯,数字化阅读中,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集中推出一批大师级课程,这些在各自学科深耕细作的学者,通过在线音频,把更多专业知识讲给大众听。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
第2篇 公考三类人员指的哪三类(公务员三类人员考试是什么) 作者:admin
近年来,各省、市组织部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对乡镇干部的选育用留管理,逐步在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当中选取优秀人员到乡镇(街道)担任领导班子,参与基层管理。那么这三类人员如何备考呢?依据基层现状,公考资讯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知党史国情考情。党史国情,考试中多有涉及,这些是基础知识,作为每一个准公务员都应该有这些积累。备考可以从党员“两学一做”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要看形象吗(公务员面试看脸吗) 作者:admin
公务员面试究竟考什么?事实上,考官衡量考生面试的表现有一定尺度,但这个尺度绝非外面所传的“套路”和网上流传的所谓“标准答案”。面试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面试从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外界普遍传授的所谓“套路”和提供的所谓“标准答案”,表面上是给
第4篇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聘网(安徽省公务员考试2021年报名官网) 作者:admin
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一、关于报考条件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和本指南中规定的报考条件以及招考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均可报考。2.哪些人员可以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职位?(1)纳入国家统招计划、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持
第5篇 2018年福建公务员行测(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中公教育专家在充分研究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基础上,将分五部分为大家逐一讲解,希望对广大备考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真题特点201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