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用什么方法(运用分析)
在申论文章写作中,只要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方法,能够对材料在概括提炼的基础上理清逻辑脉络,基本就可以写出一篇不跑题、不偏题,角度全面,立意深刻,中规中矩的文章,但是在达到基本要求“写出来”的基础之上,很多考生有更高的要求,即“写出彩”。确实,趣味盎然,生动优美的文章是吸引阅卷人注意力,从而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的制胜法宝。但是对于很多考生,尤其是出身理工科,且缺乏日常的写作训练的考生来说,写出一篇文采飞扬的文章并非易事。语言的驾驭难度甚高,但是也不是无章可循,今天公考资讯网就跟大家探讨一下在文章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使用技巧。
排比,即使用三个及三个以上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并列句子,从而起到强调语气,增强效果的作用,很多考生在使用排比句的时候,往往陷入一个常见的困惑,即排比展开的方法。其实,我们在学习小题时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在排比句展开的时候能够发挥巨大作用。常见的分析方法及在排比句中的使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主体分析法
主体分析法,即分析问题时,从该问题涉及到的不同的利益群体展开分析,常见的利益群体有:个人,集体组织,政府,社会,国家等,当然,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可过于死板,在以上每一个主体范围内,依然可以按照不同的主体细化、分解。
以2016国考副省作文为例:
文明素养,是公民立身行事,安身立命的根本;是社会秩序和谐,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国家文明建设,彰显风范的前提。
将主体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分解,可谓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以2017国考副省作文为例:
水虽简单,蕴含真谛。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成功者之所以突破万难,勇攀高峰的基础;随境适行,随遇而安的韧性是企业家之所以历经风浪,傲立潮头的财富;普济万物,滋润众生的博爱是为政者之所以广施仁政,民心所向的前提。
二、范围(范畴)分析法
范围分析法,即分析问题时,从该问题涉及的不同范围或范畴来展开。常见的范围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再比如,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需加大投入的范围有: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不同的问题范围不尽相同,但却在我们展开排比句的时候能够派上大用场。
以2015国考副省作文为例:
科技的发展,是生产转型蜕变,经济突飞猛进的推进器;科技的发展,是观念颠覆革新,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新引擎;科技的发展,是想象力迸发激扬,文化成果百花齐放的催化剂。
以上两种分析方法,除了运用在我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的时候之外,还用在文章写作中展开排比的过程中,公考资讯网相信经过练习,定能够将分析方法运用其中,使得自己的文章更加文采飞扬,妙趣横生。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面试用播音腔(有声阅读招聘)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人有听书习惯,数字化阅读中,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集中推出一批大师级课程,这些在各自学科深耕细作的学者,通过在线音频,把更多专业知识讲给大众听。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
第2篇 公考三类人员指的哪三类(公务员三类人员考试是什么) 作者:admin
近年来,各省、市组织部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对乡镇干部的选育用留管理,逐步在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当中选取优秀人员到乡镇(街道)担任领导班子,参与基层管理。那么这三类人员如何备考呢?依据基层现状,公考资讯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知党史国情考情。党史国情,考试中多有涉及,这些是基础知识,作为每一个准公务员都应该有这些积累。备考可以从党员“两学一做”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要看形象吗(公务员面试看脸吗) 作者:admin
公务员面试究竟考什么?事实上,考官衡量考生面试的表现有一定尺度,但这个尺度绝非外面所传的“套路”和网上流传的所谓“标准答案”。面试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面试从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外界普遍传授的所谓“套路”和提供的所谓“标准答案”,表面上是给
第4篇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聘网(安徽省公务员考试2021年报名官网) 作者:admin
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一、关于报考条件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和本指南中规定的报考条件以及招考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均可报考。2.哪些人员可以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职位?(1)纳入国家统招计划、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持
第5篇 2018年福建公务员行测(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中公教育专家在充分研究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基础上,将分五部分为大家逐一讲解,希望对广大备考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真题特点201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