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让传统节日回归论文(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申论)
- ·下一篇文章:经济新常态下的变与不变(经济新常态四大特征)
矛盾对立统一性原理(对立统一规律中的矛盾)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大家带来政治知识《对立统一规律之矛盾的基本属性考点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在山西省直、事业单位或者三支一扶等考试的笔试中,马原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之矛盾的基本属性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对其理论知识很好地进行把握。所以,本文主要是将对立统一规律之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相关考点进行整理汇总,方便大家记忆与理解。
一、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1.矛盾的基本属性
矛盾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常考名句: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常考名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好反自为祸。
【小试牛刀】(单选题)老子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下列诗句中与老子这一思想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D.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出自《老子》,译为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A项错误,其出自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未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B项错误,其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译为要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应当再登上一层楼。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未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C项正确,其出自王籍的《入若邪溪》,译为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噪”与“静”,“鸣”与“幽”是一对矛盾,体现了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D项错误,其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译为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无关功利,为给生命一个交代。未体现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故正确答案为C。
相关文章:
第1篇 公务员面试用播音腔(有声阅读招聘)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有两成以上的人有听书习惯,数字化阅读中,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很多知识付费平台集中推出一批大师级课程,这些在各自学科深耕细作的学者,通过在线音频,把更多专业知识讲给大众听。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17.
第2篇 公考三类人员指的哪三类(公务员三类人员考试是什么) 作者:admin
近年来,各省、市组织部为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加强对乡镇干部的选育用留管理,逐步在乡镇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当中选取优秀人员到乡镇(街道)担任领导班子,参与基层管理。那么这三类人员如何备考呢?依据基层现状,公考资讯网建议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准备。一是知党史国情考情。党史国情,考试中多有涉及,这些是基础知识,作为每一个准公务员都应该有这些积累。备考可以从党员“两学一做”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要看形象吗(公务员面试看脸吗) 作者:admin
公务员面试究竟考什么?事实上,考官衡量考生面试的表现有一定尺度,但这个尺度绝非外面所传的“套路”和网上流传的所谓“标准答案”。面试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面试从来就没有标准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外界普遍传授的所谓“套路”和提供的所谓“标准答案”,表面上是给
第4篇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招聘网(安徽省公务员考试2021年报名官网) 作者:admin
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报考指南一、关于报考条件1.哪些人员可以报考?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规定》《安徽省202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以下简称《招考公告》)和本指南中规定的报考条件以及招考职位规定的资格条件的,均可报考。2.哪些人员可以报考面向“应届毕业生”职位?(1)纳入国家统招计划、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持
第5篇 2018年福建公务员行测(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作者:admin
中公教育专家在充分研究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基础上,将分五部分为大家逐一讲解,希望对广大备考2018福建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真题特点2017年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总题量为40题,考查题型包括逻辑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