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国家知识产权局面试题(国家知识产权局面试专业考试)
- ·下一篇文章:描述性定义(描述性定义是什么意思)
根据给定材料,请整理一份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的情况简报(国家对网络文学的政策)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网络文学亟需加强正面引导。且看本期的国考申论热点话题,希望对考生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提升申论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有所帮助。
背景链接
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开展2016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的通知》,连续第二年开展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政府部门主导网络文学作品推介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也被视作网络文学正式纳入“主流文艺”阵地的重要标志。
据了解,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总局开展了“2015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活动”,遴选推介了《烽烟尽处》《芈月传》等21部作品,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标准表述
[原因分析]
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依托网络,服务网民,吸引了海量的作者与读者参与其中。“榕树下”等原创文学门户、“红段子”等移动网络内容……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无论是按字数还是按篇目计算,都已经远远超过当代文学60多年在纸质媒体发表作品的总和。
但也要看到,网络文学存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现象。缺乏深邃的社会意义、深沉的人生感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制约着网络文学的深度发展。更让人忧心的是,许多网络文学作品脱离现实生活,沉迷于奇思妙想,片面追求感官刺激,刻意迎合猎奇心理,把低俗当通俗,把欲望当希望,乃至贬损崇高、消解经典,不仅不能让人感受到应有的正能量,反而让人压抑、使人萎靡、令人悲观。这些现象已经成为部分网络文学的一道硬伤。
[面临问题]
当前,网络文学逐渐摆脱“主流文学的补充形态”,形成相对独立、同等重要的存在形态,这个过程中仍然需要面对不少问题。
一方面,市场资本提供了网络文学作品迅速消化、转化、兑现的途径,反过来也左右乃至决定网络文学创作的方向、类型。大量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或游戏等,已经呈现出同质化、猎奇化并存的态势,而热钱追捧的项目在营销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导致创作者对相关题材趋之若鹜,使得网络文学生态失去健康和平衡。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学术和理论体系滞后于实践是目前难以改变的事实。网络文学就是当代文学。网络文学的当代性决定了它始终处于极大的流动和变化甚至变异当中,无论是主题、价值观层面的研究,还是叙事手法、艺术特征方面的研究,都有很大的挑战性,不能照搬传统文学的理论体系和衡量标准,需要加强引导。
参考对策
一是新的主流化文学必须承担起创立新的中国话语,讲述新的中国故事,塑造新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任何一种文艺样式,要想深得民心,获得多数人的认同,其价值观、审美观必须经得住时代的考验。
二是要构建网络文学新的评价体系。网络文学自身应在形式与内容上与时俱进,努力跟上新的文化发展需求。从长远来看,网络文学“江流入海”应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构建网络文学新的评价体系,并让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创作理念、消费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得到进一步的平衡,是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