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务员新闻

    政府如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说法(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申论)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9-01 18:23:28

    《谏太宗十思书》有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难看出,先人在千年之前便明根本之理,对于当下政府职能转型升级而言,这亦是如此。牢牢把握人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这一根本,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高效治理,从而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难以祛除的症结,政务信息的阳光化运行遇阻,政务改革遭遇瓶颈。由此可见,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群众对公共服务满意度才能够逐步提升。

    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习总书记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人民对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同样,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要牢牢抓住群众的核心需求,以此来展开工作方能切实有效提高服务水平。据有关数据表明,截至去年12月底,31个省级政府建成省级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其中20个建成省、市、县三级以上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21个构建了电子证照库,27个地区面向自然人和法人构建了省级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显而易见,在移动互联帮助下,政府极大地推进了政务服务信息化进程,大大便捷了人民群众办理日常事项,同时也提升了政府服务的行政效率,可谓两全其美。而归根结底,则在于政府紧抓民众的切实需求,才能迅捷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

    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全面深化改革被推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放管服”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全区上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工作整体上还比较滞后。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意识,找准差距、正视不足,切实把“放管服”改革摆在应有位置。譬如,近年来,云南省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机制体制“玻璃门”,着力构建法治化、公开化、透明化的政府服务“软环境”,市场主体增幅创历史新高,释放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可见,只有让“放管服”改革深入到政府服务的血脉中,公共服务满意度才可能日趋上升。

    所谓“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同样,在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过程中,我们当立足当下,步步为营,不仅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也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只有这样,政府职能转型升级才能迎来春天,开出灿烂的花朵!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