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考研拉长战线的优缺点(拉长战线谈恋爱)
- ·下一篇文章:组织协调能力面试题及参考答案(组织协调能力适合什么岗位)
微观经济学市场主体(市场的微观经济主体包括)
一、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类型
市场主体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从 而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社会组织或经济体。市场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 既包括营利性机构,也包括非营利性机构,此外也包括一些中介机构。
(二)现代企业的类型和特点
从世界范围来看,市场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即独资制、合伙制和公司(法人)制,其中公司(法人)制因各方面的优势成为目前所指的现代企业制度。
(三)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二、市场机制
(一)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
市场机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
(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使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市场价格的形成功能、资源配置的优化功能、供求关系的平衡功能、提高效率的激励功能、经济利益的实现功能、经济效益的评价功能。
三、市场规则与市场秩序
(一)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规则
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没有一个好的市场规则,市场秩序就无从建立,市场难以发挥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规则。
(二)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是市场在运行中形成的各种市场参与者都必须遵循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良好的市场秩序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包括市场进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市场交易秩序和市场仲裁秩序等方面的内容。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秩序最基本的要求。
【经典例题】
【例题】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风险机制
【答案】B
【解析】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的综合作用共同构成市场机制。其中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文系公务员考试网联合必胜课推出独家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扫我,最全最新的公考资讯等着你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