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确保网络安全保障到位(切实加强网络安全保护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 ·下一篇文章:简述标准分析的常用方法(分析标准的构成)
新职业发展的现状 申论(我国新职业发展现状申论)
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答题水平,特别推荐申论热点解读“新职业发展”。希望考生阅读本文,对申论热点的把握有一定的帮助。
【背景链接】
调饮师、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碳排放管理员……日前,18个新职业正式诞生,让人眼前一亮。自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颁布以来,人社部等部门已陆续向社会发布四个批次56个新职业。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走进公众视野。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众对更加细分、多元的职业和岗位持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这为新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土壤。
[综合分析]
新职业之所以备受关注,在于它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新职业的“认证”,不仅意味着相关职业得到社会认可,也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规模和可观的发展前景。以碳排放管理员为例,该职业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包含但不限于民航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监测员、碳排放核算员等工种。可以预见,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中,社会对碳排放管理员的人才需求将不断增长。
新职业植根于经济发展的土壤,成长于社会进步的潮流。近年来,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相关就业机会日益增多;传统产业加速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职业应运而生;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等新岗位;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健康照护师、整理收纳师等走进日常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进步带来社会分工精细化,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职业新陈代谢,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中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
新就业形态加速发展,在对冲短期就业影响、培育新增就业、提升就业质量、升级就业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彰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生鲜电商、互联网医疗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助力新职业加快成长。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络主播……如今,这些职业就业容量大、进入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成为稳就业、稳增长的坚实力量。
[参考对策]
就业为民生之本,是经济的“晴雨表”。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对保持就业持续稳定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持续发展壮大各类新产业、新业态,巩固拓展各种灵活就业模式,让新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另一方面,要在权益保障、人才培养、职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提高新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接受度,让更多有意愿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有渠道、有能力参与进来。
让新职业更好更快发展,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驾护航。要探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政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酬激励等政策制度。
对求职者而言,顺应发展趋势,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努力掌握与新职业相匹配的能力,抓住就业机会,才能在职业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