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公务员新闻

    惩戒失信行为对公民的启示(惩戒失信的制度措施)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4 00:08:27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我国将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对地方政府拒不履行政府所作的合法合规承诺,特别是严重损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破坏民间投资良好环境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惩戒到人(9月18日《法制日报》)。

    “国以诚立心,人以诚立身”,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政府工作人员理应是政务诚信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如果政府失信,那么势必引发社会人员效仿,危及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政务诚信的重要性,决定了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以诚待人、守信办事的品质,否则就容易导致政务失信,释放消解诚信价值的负能量,进而导致政务诚信建设滞后。

    时至今日,不少政府工作人员拍胸膛式的事前信誓旦旦、事后因无法兑现承诺而“拍屁股走人”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导致政务失信成为政务诚信建设的绊脚石。在此现实语境下,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部署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工作,强调要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惩戒到人,可谓抓住了根治政务失信这一痼疾的“牛鼻子”,自然让公众对根除政务失信痼疾有了更多期待。

    少数政府工作人员之所以诚信缺失,自觉或不自觉地充当政务失信的“幕后推手”,笔者以为关键在于其失信成本太低,付出的代价太小。虽然近年我国加大了对公职人员失信的惩戒力度,相关的失信惩戒机制也日渐完善,但就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失信惩戒而言,相关制度的落实始终未能收到预期效果,以致上述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在政府失信后,鲜有丢了“乌纱帽”或者被追究法律责任的例子。相信约束激励机制的扭曲,必然导致政务诚信水平的下降。因此,要确保对上述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失信责任的追究到位,除了必要的专项治理外,更需要改善约束激励机制,努力为政府工作人员量身打造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的“制度笼子”。如此,才能让相关责任人员在“制度笼子”的强力挤压下寸步难行,倒逼其自觉践行政务诚信,从而为政务诚信建设提供常态保障。

    一言以蔽之,根治政务失信痼疾,对造成政府严重失信违约行为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必须要依法依规追究责任。毕竟,对他们的惩戒,在政务诚信建设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如果这一事关政务诚信建设顺利推进的关键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无论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真正根除政务失信痼疾。

      相关文章:


      第1篇    湖南省税务局2021公务员招考(湖南省税务局招考公务员)    作者:admin

       本报讯湖南省地税系统2006年招考公务员共计140名,报考职位为A类,各市州报名时间已确定为2月22日至25日(具体岗位见中缝D3)。报考条件为: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本、专科学历年龄在28周岁以下(即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第2篇    贵州省公考(2021贵州公务员报名比例)    作者:admin

       省直机关及垂管系统职位首日1405人报考.公务员报考“降温”?昨日,是公务员招考报名的第一天。此次全省共招2671人,其中省直机关和垂管系统共招900人。在往年,一天甚至有五六千人报名。据招考办统计,截至昨日下午4时报名结束,省


      第3篇    取回权法条(取回权司法解释)    作者:admin

       【导语】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商法之取回权(二)》,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2.取回权的种类(1)一般取回权与特殊取回权。适用破产法概括性规定的取回权为一般取同权。适用破产法特别规定的取回权为特殊取回权。破产法第38条规定:“人民


      第4篇    常德书记员招聘2021(常德法院书记员工资待遇)    作者:admin

       为充实全市法院审判辅助人员队伍,加强对审判、执行工作的服务保障,根据工作需要,经研究,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常德市人社部门、辖区9个基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


      第5篇    用科技推动文化破壁(科技推动文化创新)    作者:admin

       当韩流、美国大片、日本动漫席卷中国的文化市场时,国人或欢欣、或忧虑。忧虑的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日渐式微:传统节日无人问津,沦为“吃货”节;博物馆门可罗雀,众多非遗文化无人继承……这足以引起反思: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传统文化该何去何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