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专家精讲--金融危机申论应试六大步骤(一)

    作者:康子航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7 06:54:40

      编者按:华尔街金融危机已演变为全球经济动荡,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失业和贫困在不断蔓延……一场空前严重的金融风暴,正在考验着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3个多月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振经济,力度之大、速度之快,赢得了众多喝彩。然而,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否力挽狂澜?巨额的政府投资会否超出我国财政的承受力度?如何避免由上项目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土地浪费污染回潮”?各项投资的过程中如何杜绝腐败?社会稳定与和谐问题会否在危机面前变得日益突出?只有这一系列的问号获得圆满解答,摆脱危机、迎接光明的时刻才会真正到来。

      一、危机挑战中国财政抗风险能力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财政收入明显下降,全国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而地方财政运行则更为紧张。为防止经济下滑,我国由过去的稳健财政政策转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启动了高达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

      积极财政催生赤字地方财政底气不足

      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开支与减少财政收入,甚至是以赤字财政的状态,去发挥逆经济周期而动,最终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作用。一方面收入减少,一方面支出增加,在全球经济风雨飘摇之时,中国有足够的财力保障吗?

      对此,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的看法是,我们有能力有空间。虽然2008年末,我国财政收入出现增速下滑,但增速依然高于经济增长水平。而且,我国财政收入经过连续多年超过20%以上增长,奠定了雄厚的实力,具有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保驾护航的能力。截至2008年末,我国国债余额约5.5万亿元,占GDP比重不到20%。不仅如此,我国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更低。对于大规模减税会削弱政府财政能力的担心,姚景源表示,目前中国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的空间还很大,不会有财政失衡的风险。

      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中央财政家底还很厚实,但地方财政却显得底气不足。我国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政控制了大部分税收,地方财政普遍税收不足,难以支持包括各项民生工程建设在内的庞大开支,土地出让金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外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地方财政逐渐退化成土地财政

      在中央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后,地方政府先后公布的配套投资计划总额年初就已高达18万亿元,几乎三倍于2008年中国全年的财政收入,但对于这些配套投资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一直语焉不详。

      房地产业寒冬的到来,让土地财政捉襟见肘,土地出让金收入的增减对于地方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投资行为影响甚大,地方政府缺钱用的压力已成为今年财政政策发挥效力的关键点。

      中央财政救急救不了穷 财政改革已到破冰时

      专家指出,今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需要中央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的共同支持,在目前地方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短期需要通过中央转贷或代发债券的方式增加地方财力,长期则需要通过改革转移支付体制等措施,推进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的匹配。

      要解决地方财政问题,还需要财政改革来完成。而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出,恰恰是财政改革的契机。而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的变革、调整与理顺, 不仅在今年15日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成为焦点,甚至有可能在今年两会上再次成为深受关注的议题。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提出辖区财政观点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也提出,在保持分税制财政体制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这表明相关部门显然已经意识到,财政体制应尽快从现行的层级财政辖区财政转变,建立辖区财政责任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财政困难的问题。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地方政府方有可为

      尽管今年不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将吃紧。但除了紧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外,除了期待中央财政放权外,地方政府自身对于改善财政状况也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

      在今年财政十分困难的大背景下,从中央预算单位到包括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在内的不少地方,提出2009年行政开支零增长。例如,山东省提出,着力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行政开支。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从紧从严编制2009年预算的基础上,硬化预算约束,强化预算执行,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开支项目,勤俭办一切事业。

      如果占财政支出将近20%的行政开支能实现零增长,无疑可以缓解财政困难,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而降低行政成本是一个破解多年但始终没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的课题,行政开支零增长使攻克这一课题有了一个新起点,而巨大的财政压力正好能成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动力。

    [1] [2] [3]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