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一点通》:“改革公立医院”
- ·下一篇文章:《申论一点通》:“中华民族精神”
《申论一点通》:“节约能源资源”
第29篇、《申论一点通》:“节约能源资源”
“节约能源资源”政策背景:
能源、原材料、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要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各种资源来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明确提出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我国在能源资源节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投资节能的经济效益低使得企业积极性不高。根据美国的经验,对节能技术开发的投资,企业回报率在20%~30%之间,而社会回报率高达50%。在目前我国低能源使用成本、排污不收费的现实条件下,企业投入巨资开发节能减排技术似乎没有多大必要。另一方面,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国家对企业从事节能技术开发的支持力度,包括资金补助、税收优惠、风险分担机制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远远不够;消费政策在推广使用节能产品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节能产品要比不节能产品价格高,在国外,消费者为此多付出的部分,政府会出钱补给消费者,我国却没有这样的政策;此外,技术开发的激励机制也不到位。
“节约能源资源”重要意义:
一、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相当惊人。这样,不仅造成资源供求紧张的矛盾日趋尖锐,煤电油运全面紧张,环境污染严重,而且还导致一些重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同时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我国资源对于支撑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必须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水、能源、矿产、耕地四大基础性资源呈现全面紧张局面,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此外,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紧张,石油和煤炭的可采储量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7%和50%,天然气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目前,石油消费进口依存度已达到40%,铁矿石的需求量的45%也依靠进口。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会增加,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特别重视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已居世界首位,酸雨面积已达到国土面积的40%。必须通过能源资源节约,尽快改变粗放式的能源使用方式,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四、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对资源的需求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时期。我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能源资源。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但我们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2005年我国进口石油占国内消费总量的45%,铁矿石进口量超过国内需求的50%,其他一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也比较高。在世界各国把重要资源作为利益争夺的焦点,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还会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1] [2]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