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打击医托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申论范文:审批放权
2014年山东申论热点范文:鞋垫奶奶
热点概述
11月14日多家媒体报道,75岁“鞋垫奶奶”张素婷,在河北师大老校区做了20多年缝缝补补的活,但近日却遭学校驱赶。师大保卫处称是按规定办事,摊贩不让进学校。学生们则集体求情,呼吁多些人情味,也保留一份美好记忆……
张奶奶已经75岁了,老家在保定清苑,无儿无女,老伴10年前去世。在师大新校区投入使用前,她一直在师大南校区替学生们做些缝缝补补的零活,很受欢迎。虽说日子比较清苦,收入也刚够维持生活,但那时毕竟还有个小房子,也有个坐的地方。3年前师大搬到新校区后,一方面是为维持生计,另一方面也是喜欢这些孩子们,老人经常坐车半小时来新校区摆摊。相熟的学生们亲切地称老人“鞋垫奶奶”,还有学生发帖倡议大家照顾老奶奶的生意,“老校区虽然没有了,但爱还在”。张奶奶一直站着摆摊,连个马扎都没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很辛苦。老人告诉记者,之前她也曾带过马扎,收摊后就放在食堂,后来担心给食堂添麻烦,就没有继续带。租房的地方挺远的,拿个马扎也不方便。
相关评论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阶段之一,理应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而所谓最好的教育,其要义不仅仅在于传授好的知识,而更在于“知行合一”的精神。以此而论,校园管理方强行驱逐“鞋垫奶奶”,多么像一本反面教材,写满了现实的扭曲逻辑,和蛮横无比的功利哲学。
——杨兴东
管理校园秩序,当然得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这其中也包括进入校园的摊贩。但是,“鞋垫奶奶”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摊贩,从其卖鞋垫的行为来看,一为了养家糊口,二并没有对校园秩序造成多大影响,相反却在为师生带来便利。
——邓闽军
事实上,“鞋垫奶奶”的问题是养老被遗忘了。子女担不起责,政府没有担责,养老落空了、迷茫了,只能继续靠双手养活自己。这是多么纯朴善良的人!大学何妨给“鞋垫奶奶”引一引路,帮她找到养老的路?这样既体现了人性化关怀,又尽了社会责任,做了一件好事。这样,又何须焦虑“鞋垫奶奶”在校园摆摊影响秩序呢?如此一举多得的事为何不去想、不去做呢?
——王捷
模拟题
75岁的张素婷在河北师大摆摊20多年,做缝补、卖鞋垫,被称作“鞋垫奶奶”。日前“鞋垫奶奶”疑遭校方驱赶,校保卫处称,是按规定办事。学生们则集体求情,呼吁学校多些人情味。围绕“鞋垫奶奶”的去留,公众争执不休。有人质疑,偌大一个校园竟容不下一个摆摊老人?也有人认为这只关乎规则,无关冷漠。你如何看待?
参考解析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不让老奶奶摆地摊似乎合乎常理。从这个层面来说,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好的,没有任何问题。平心而论,驱赶者未必不仁,只是遵循规则而已。学生集体求情,更不是“无理取闹”。与其说这是“无情”碰撞“有义”,不如归成角度差异。校方着眼维护秩序,求情者更多从道义出发。
年已七旬的“鞋垫奶奶”本该安享天伦,却老无所依、孤苦度日。在社会救济无法完全覆盖的现实情况下,摆摊卖鞋垫是她的“救命稻草”。如果校方一赶了之,无疑会断了老人的唯一生路。
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一种爱,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培养人才的圣地,学校更应该做出表率,激发广大学子们的一种社会责任感,培养广大学子们拥有一颗爱心。“鞋垫奶奶”每一次缝缝补补,都浸润着老人家的血汗,一针一线持续缝合,20多年从未间断,给孩子们带来了方便。而且“鞋垫奶奶”就是孩子们的祖辈,让单调的校园增加了诸多人间真情和思念,与老人的交流成为大学生活的人生记忆,这比教育更可贵。
大学之“大”,更在于思想包容和开放。当然,照料“鞋垫奶奶”的生计,主要并不是河北师大的责任,学校也无法承担救助校外困难群体的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方对这样的老人就可以漠视,粗暴地进行驱赶和清理。担负教书育人重任、也承担着一定社会管理职能的大学,应当有一定人性关怀和更妥善工作方式。
最后,“鞋垫奶奶”事件更是对社会救济制度以及孝道伦理的拷问。我们应该呼吁建立健全的救济制度,但在制度缺角难以立即补全的情况下,社会的关怀更像“及时雨”。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