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35岁现象
- ·下一篇文章: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老外撞人事件
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井下人
【热点概述】
这一周,北京“井下人”的报道触动人心。有惊愕,有同情,也有思考。毫无疑问,以井栖身者少之又少,北京最多时也只有30多人,但不能因此认为这个群体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北京怀柔县的王秀青,在井下住了十个寒暑,来自河南商丘的全友芝,以井为家20年。选择蜗居井下,对他们而言,不关乎生活癖好,也不关乎脸面尊严,只为将谋生的成本降至最低。
12月6日点,6名着深蓝色制服的工人在2名着酒店制服人员的吩咐下,先将井底的衣物和箱子等物品取出扔在一旁的草地上,接着,拿着铁铲、推着满载砂石的手推车,把一堆堆砂石倒入水泥中混合,随后将水泥混合物倒在热力井盖上,拿方框木板加以固定成型。“这些住人的井都要封掉。”工人说。他们对其他问题均避而不答。
“给您提供的是总务处的工勤工作,工资每月2600元。根据您的特殊家庭情况,每月贫困补助1000元,从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职工基金中支付。奖金按照学校规定发放。”北京城市学院看到王秀青的报道后,给他提供了一份工作。“和以前井下居住的环境相比,现在简直就是天堂。”办理完入职手续,前几日还在井下居住的王秀青昨日在新宿舍里发出感叹,称一定会好好工作,感谢大家的帮忙和关注。
【模拟题】
北京“井下人”事件持续受到关注,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析】
“蜗居”、“蚁族”“高房价”的新闻热度还没有降低,现在又出了一种新的方式“井下人”。知道这个故事之后一方面感到心酸,心酸的是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靠这样的方式维持生活;一方面又欣慰,最后这位“井下人”最终找到了工作,找到了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在欣慰之余,有感到深深的忧虑,大量披露的井下人时间是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和城市文明。
此次“井下人”事件绝非是个例,为了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为了给社会弱势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增加社会关注度。关注或许未必能彻底扭转他们的命运,但关注毕竟给改变创造可能。实际上,没有外界的关注和帮助,他们命运的改变是极其缓慢的,有的人已经住了十几二十年,还是不能走出地面。如果谁都继续选择无视,他们还将在危机四伏的井下,生活多少年?所以我们要增加对弱势群体居住的关注度。
第二,加强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者能力。城市的管理不能只靠看管小摊小贩,不能只靠整治城市秩序。更多的应该思考如何保障社会无力者、弱势者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怎样让拥挤的蜗居、逼仄的井下、寒风凛冽的街头,多一点人性的温度,这样才能真正加强城市管理能力,构建美丽城市。
第三,救助“井底人”需法律和制度兜底。社会救助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否认,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提倡社会救助的同时,还少不了一个更重要的救助渠道,那就是政府在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兜底”。当社会救助因为新闻报道的狭窄、新闻关注度的降低而表现出偶然性、递减性特征的时候,政府以法律和制度形式提供的救助,却可以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反映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上,就是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加稳定和持续的救助。
第四,破解城市“救助短板”需进一步完善机制。贫富差别是现实,政府要做的是不能让一个人饿死冻死,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机制”的作用,在救助上做到全覆盖、无空隙。然而,在城市中,这并没有做到。城市中那些住在立交桥下的流浪汉,那些“蜗居”在井底下的人,他们是最需要救助的,忽略他们,迟早会出问题。最可怕的是,平时不闻不问,一旦媒体曝光,就将其赶走,这种“驼鸟”式的做法只会让“弱者”更弱。救助本不该有“短板”,“救助机制”应该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