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4年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贯彻公平正义的改革理念
- ·下一篇文章:2014年福建省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论当今大学语文的教学困境
2014年山东选调生考试申论热点:莫要随意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
【网络综合-考试申论热点:莫要随意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
最近,“老人跌倒扶不扶”、“老人摔倒讹人”这样的关键词频频成为媒体的焦点。也由此,外国人撞到大妈的交通意外事件,碰触到这一敏感话题后,便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热门话题。网络上充斥着对于中国大妈的批判言语。然而,当事件视频曝光和当事人出面澄清后,事件发生了逆转,大众方才意识到对于这类事件太敏感,失去了冷静的判断力。新闻媒体应该尊重新闻事实,将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公众,才能有助于去除社会浮躁的虚火。
【热点分析】
一起普通交通意外事件,置身于“老人摔倒”的语境,还因此事掺和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族群概念,变成了及其严重的事件引起各方关注。然而,“大妈讹老外”的戏剧性转化,表明当下舆论对“老人摔倒”的过度消费,人们便不假思索地认为此事必定是中国大妈的不对,为其贴上了各种醒目的标签。由于近来媒体报道了不少“老太摔倒讹人”新闻,很多人或许就此产生一种幻象,仿佛许多老人都跑马路上讹人去了,以致掀起一场莫名其妙的“坏人变老”还是“老人变坏”的讨论。
一件鸡毛小事炒得这么大,说明有太多人习惯于抽象、宏大地去解读一些事件,而缺少就事论事的思维和心态。对这起并不复杂的事件,既没有必要贴上“老人摔倒讹人”的标签,也不值得贴上“中”“外”的标签,赋予其过于拔高的象征意义。如何让小事小了,才真正考验我们这个社会的心理成熟度。
最初曝光此事的那名拍照者,就带着标签化思维“制造”了新闻,没有认真核实,就得出了“疑遭讹诈”的结论。一些媒体转发时,更是不问细节,直接断定属于讹诈。剧情反转之后,不可谓不尴尬。
那么如何能够减少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呢?
第一,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起初网民对于中国大妈一边倒的谩骂,与媒体的报道偏颇有直接关联,本身社会中关于“跌倒扶不扶”问题就比较敏感,大家对少数诬陷者以及碰瓷者有一种本能的反感,因此,碰到这类人,往往能激起全民共讨之的公愤。之前拍摄者以及相关媒体,发布“东北大妈讹老外”的报道,轻易做出“讹人”的结论,实在是过于匆忙和草率,误导了观众,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媒体在发布这样新闻的时候,必须慎之又慎。媒体从业者更应该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头脑冷静,尊重新闻事实,如此方能将真实的信息呈现给公众,也才能有助于社会去除浮躁的虚火。
第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我们同样应该做一个反思,网络的发达,让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得更加迅速,作为广大网民,面对扑面而来的新闻,也要做到冷静分析。在看待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能让自己的情绪被别人牵着走,要能够保持一份理性的头脑,只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客观事实真相,我们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去认识“扶人遭讹”等之类的社会现象,才能更加有效地去防范和解决此类事情。
第三,立法与保障机制的建立。立法与保障机制的建立可以有效防止好心人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为善意行为的抒发提供充实法律支撑。当此类事件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好心人不会因为自己做了好事,担心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这个问题再也不会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事件链接】
·12月12日一组在网络流传的题为“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图片受到关注。这组图片附文称,“一名东北口音女子在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急忙搀扶女子,却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称被老外撞倒腿部受伤无法行走,需要该老外负责。外国小伙大惊失色,却被女子死死拖住。”
·经调查,一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倒地女子称身体不适,民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附近医院。经医院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双方在医院自行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
警方经现场调查,并调取了监控录像初步查明,该外籍男子无驾驶证,所驾驶摩托车无牌照,在人行横道内将中年女子撞倒。警方于当日依法暂扣了肇事摩托车,其交通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罚。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摄影师道歉信:
首先,在此事的报道上,我使用了不严谨且不详实、有倾向性且夸张的描述,导致了一场网络风波,致使李阿姨被冤枉、网友误读、部分媒体误报。虽然我并不是故意炮制新闻以博眼球,但是我给你们带来的伤害,确是实实在在的。我对整件事件承担责任。
其次,此事是我的个人行为。我轻率且不负责任的报道,造成了对新闻公信力的极大损害。
李阿姨,实在抱歉,让您身体遭受痛苦的同时,心灵还饱受煎熬。侵犯了您的名誉,污蔑了您的人格,但您的宽容与大度,令我羞愧万分。再次向李阿姨表示歉意,对不起!请求您的原谅。我愿意接受您的任何责罚,并愿承担一切责任。
各位网友,实在抱歉,让你们的善良和同情被愚弄,我真的错了。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