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4月22号)
- ·下一篇文章: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4月11-20号)
半月谈评论(2014年4月21号)
“讲座挤破门、课堂没有人”谁之过?
日前,一场讲座在西南石油大学引起了不小反响:数百学生为听罗平亚院士的学术报告,挤破了思学楼A114学术厅大门,改到图书馆学术厅后,同学们一路狂奔跑向图书馆,结果图书馆学术厅的铁门也被挤破……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今的大学课堂——冷冷清清的教室内,学生低头玩手机,看杂志、聊天的不在少数。为什么学生不愿进教室?我们的课堂缺少了什么?相关现象耐人寻味。(《光明日报》)
说实话,年轻学子追捧院士一点也不奇怪。即便在名牌大学,学生翘课听报告也是常有的事。一来,相关报告的主讲人多为学界精英、行业翘楚,“名人效应”自不待言;二来,学术报告由于时间有限,所讲内容往往都是“浓缩后的精华”,鲜见注水、敷衍的情况。而反观我们的一些课堂,不仅内容沉闷乏味,而且缺少互动。如此,学生能不翘课成风?即便引入手机收纳袋等“点名神器”,往往也只能留住学生的人却留不住心。
大学课堂何以沦落至斯?作为“掌控者”的教师无疑需要反思,但倘若将全部责任都推给教师,同样也有失公允。因为从根本上讲,盲目扩招导致师生比例失调、师资力量不逮才是造成如今“课堂病”的“元凶”。同时,不合理的考核及奖励政策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相比学术明星动辄几千甚至上万的演讲收入,高校在职教师的课时费标准却低得可怜。此前,曾有高校教师在网上吐槽称,上一节课的课时费只有8至13元,还不及酒店里的小时工赚得钱多。甚至,连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提高后的课时费标准也仅仅是“不再低于30元”。在这个吃碗面都要小几十元的时代,如此低的讲课收入,简直是对知识的侮辱。而更要命的是,由于目前的职称评定往往“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即便上课上得再好、再受学生欢迎,如果科研成果、论文数量不达标,相关评优晋升仍可能遭遇“一票否决”的悲催下场,这就进一步逼着教师退回书斋,专注学问而无心课堂。
问题是,一所学校的学术形象不可能单靠外请的专家教授来撑门面,扩展提高性质的讲座报告也无法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功能。要想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与学生对高品质课堂需求、普通教师教学水平不足与学生强烈求知欲之间的矛盾,归根到底还得靠学校深挖潜力、勤修内功。
当然,我们并不奢望每所大学都像浙大那样,给予优秀教师一百万元的巨额奖励,但至少应该让老师们的知识投入得到合理的价值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体现在收入上,也应反映在相关考核中。比如,能否也像西南石油大学一样,在职称评定中引入教学成分。教师要想参评高级职称,必须首先过“教学关”?这样,势必就能引导教师潜心教学,以提高讲课的艺术。即便不是每堂课都能像名家演讲那样听者云集,但总不至于如现在这样沦为鸡肋吧。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