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济南
  • 青岛
  • 淄博
  • 枣庄
  • 东营
  • 烟台
  • 潍坊
  • 济宁
  • 泰安
  • 威海
  • 日照
  • 莱芜
  • 临沂
  • 德州
  • 聊城
  • 滨州
  • 菏泽
  • 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 > 申论热点

    201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倡导勤俭节约之风

    作者:邱彤梅冰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7 05:54:16

    热点概述

      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引人关注,更发人深省。照片上,几位保洁员刚刚忙完工作,正准备食用收集而来的剩菜剩饭,他们中有几位老人已是爬满皱纹、满头华发,却仍然荡漾着幸福的微笑,对那些剩菜剩饭甘之如饴。

      大学生们一致表示,这是一场面向人人的教育。7位餐厅保洁员的作为,旨在为青年学子传递“勤俭是一种美德、勤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令人动容。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每人都当有所触动、付诸行动。

      事情的缘起是今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通知》,针对目前部分高等学校食堂餐桌浪费情况仍然比较严重的现象,持续推进“光盘行动”,建设节约型校园,开展反对餐桌浪费专项行动。

      烟台大学七餐厅保洁班班长朴龙焕提议大家也参加“光盘行动”,“剩菜剩饭,挺洁净的东西,浪费怪可惜的。”提议得到大家的认同。7位保洁员4男3女,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53岁,均来自农村,经历过艰苦生活。他们每天在收拾餐具时,把学生未吃的馒头、油条、米饭等主食和部分没有污染的菜集中到一起,经加热后食用。如果学生没有剩饭或者剩饭不适合食用时,他们也会自己买饭。

      “我们老年人对忍饥挨饿深有体会,现在看见粮食浪费觉得挺可惜。”62岁的吴明华说,“粮食来之不易,现在生活提高了,也不能忘了勤俭。我们7个人一天若节省两斤粮食,一周节省多少?一个月节省多少?”

      对于老人们的行为,不少大学生受到很大触动,“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青年一代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令人感动,每个青年人都应该自觉思考和反省。”

       相关评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教师王晓慧:“治疗社会浪费的通病,靠保洁员吃剩饭来触动是不行的。这不仅仅需要媒体的倡导,制度的配套,更需要内心的自觉。让勤俭节约不停留在口号,而成为行为主体的自觉,才是全社会永远保持节俭观的根本之道。”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7位保洁员的行为应该表扬,因为他们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学生,为学生做出了榜样。但也要提醒注意的是,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这种吃他人剩饭的行为不利于身体健康,吃剩的饭菜中可能会传染一些疾病,因此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效仿。

      烟台大学党委书记崔明德:我国应加强促进节约环保常态化的制度建设,加快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使节约环保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软性约束,而且成为法规上的刚性要求。其次,要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关勤俭节约的基因,紧紧抓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关键点,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传承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

       模拟题

      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热议,请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参考解析

      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在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节俭的名言警句。修身,则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齐家,则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国,则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可以说,节俭一直我们的优良传统,勤劳从来是我们的文化基因。人近晚年,即便不能锦衣玉食,至少也应该丰衣足食,然而这些老人却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在政府层面,一些官员置党纪法规于不顾,吃则山珍海味,喝则茅台拉菲,有铺张奢靡之意,无勤俭节约之心;在社会层面,一些人认为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才够档次,以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才算“土豪”,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追逐奢华。奢侈浪费之风无远弗届,也波及到青年学子,一些大学生一身名牌,追求苹果“三大件”,几位老人吃学生剩饭实际上也是为青年学子上的一堂生动节俭课。

      的确,随着人们的消费习惯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适当享受可以理解,但这决不能成为丢掉勤俭这个传家宝的理由。且不论农村仍有一亿多扶贫对象,也不说人均GDP


     尚在世界百位之后,任何时候富裕都不是浪费的通行证,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更何况,一个人可以有消费的自由,但是绝没有浪费的权利,又怎能大肆挥霍社会资源?

      因此,必须要扼杀这种奢靡浪费之风。首先,要加大厉行节约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的节约意识。其次,通过建立制度来约束浪费行为。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迈出了靠制度反对浪费的关键一步。如今,大学食堂几位老人躬行节俭,也给人良久的感动。当政府用法令节之于上,公众靠自觉俭之于下,那么大学食堂的剩菜剩饭何愁不减少?整个社会的节俭之风焉能不蔚为风尚?每个人都当有所触动、付诸行动。最后,公民个人要树立勤俭节约意识,提升个人社会责任感。厉行节俭、反对浪费,是每一位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素养,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也是一个民族基本的现代文明素养。

      无论是古人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还是市场经济鼻祖亚当?斯密指出“奢侈是公众的敌人,节俭是社会的恩人”,都在强调厉行节约的极端重要性。节约问题看似小事,但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成了大问题。在全世界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时刻关照“大我”,而非“小我”。作为社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这个社会负责。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