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3月29号)
- ·下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4年3月27号)
半月谈评论(2014年3月28号)
告别黑色GDP:给官员套上“环境紧箍”
为官一任应造福一方,但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GDP而竭泽而渔、践踏生态红线,成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破坏最大的推手。
西安市政府日前召开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会议透露,西安今后将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西安市领导干部如果执政期间所辖地区发生严重生态污染问题,即使离任了也将承担责任。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这个应该有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已经施行很多年了,但以往的离任审计,主要是对领导干部离任的经济责任的审计。西安今后将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在长期以来“以GDP论英雄”的背景下,值得期待。
以破坏、牺牲蓝天青山碧水等自然资源来换取黑色GDP的增长之畸形政绩观,虽然一直遭受诟病,却颇有旺盛的生命力。更有不少地方的领导,为官一任,热衷于招商引资,项目和资金是引来了不少,但都是一些高污染的项目,青山绿水没有了,环境糟蹋了,GDP是上去了,政绩是有了,几年之后,屁股拍拍就走人了,可当地民众开始遭殃了,严重的甚至还引发一些群体性事件。
这种畸形政绩观必须被严肃叫停。2013年年底,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开展“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加强制度建设的通知》,提出坚决叫停违背科学发展、盲目铺摊子上项目的行为,坚决查处制造假情况、假数字、假典型、虚报工作业绩的问题,坚决纠正唯国内生产总值用干部问题。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中央文件首提纠正“唯GDP论英雄”。
而在中央组织部随后印发的《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大调整,提出了很多硬要求、硬措施,具体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考核不能唯GDP;二是不能搞GDP排名;三是限制开发区域不再考核GDP;四是要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五是考核结果使用不能简单地以GDP论英雄。
一个地区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要大力纠正“唯GDP论英雄”。但对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大调整,亟需铁的制度来支撑和保障,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无疑是努力纠正畸形政绩观的一个不错的尝试。领导干部为官一任,不仅要对自己任上的经济责任负责,更要对环保责任负有最大的担当;不仅要看你有没把经济发展起来,更要看你发展的经济是否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被提拔重用前,需先过环保关,需审查一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去年年底,十二届全国会在审议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时,一些常委委员就提出,环保目标责任制应更加具体、严格,地方主要领导干部提拔任用时,要先对他们所管辖的区域进行环境评估,评估合格才可任用——离任前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拔前先过环评关,如果这样的制度能成为选拔干部的铁律,纠正“唯GDP论英雄”,又有何难?
生态责任离任审计需精细尺度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非新的制度创设。于此方面,上层决策早有针对性表述。而西安的最新尝试,正是将自上而下的宏观部署加以落实。透过只言片语的陈述,公众暂时未能窥见更多的操作细节。当然,我们对于此类正在发育、尚未成型的制度,应抱有足够耐心。一旦其真正健全,势必能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产生极大助益。
本质上,任何地域性的自然资源都是公共财产,然而在现实中,其有时可能沦为官员的“个人资本”—被用以做赌博式的投资开发,被用来为执政者刷数据和成绩。很多时候,那些标榜大手笔、有魄力的资源利用行为,常常功利而短视。虽能带来迅速回报,却极大透支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当有限的自然资源,没有沿着传承有序、逻辑清晰的思路来开发,而是任由官员的个体意志和一时之需主宰,酿成种种悲剧实在不足为奇。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虽未有明确的操作方案公布,但有一些问题还需要明确:比如由谁发起审计?不能陷入过去那种下级监督上级的窘境。毕竟,离任官员不少是获得升迁,由此更凸显了所谓“审计”的弱势。除此以外,还必须制定标准细则,来评价官员的资源利用行为。严谨来说,其间必然涉及一系列的费效测度、后果评估等专业运作。
而且,过去观念中的“追责”,或许还有个误区,就是仅限制于“发生严重生态污染”的前提下。但是,从现在看来,问责启动门槛如此之高、审计执行标准就必不能这般宽容,而要有实际约束力。这样,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自然就会比过往的“放任自流”局面要合理的多。因为,若本着最大程度避免政府行为损害生态环境的考量,所谓审计和问责,就应更为较真、更加苛刻才是。
关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我们也该奉行更精细的尺度了。
审计自然资源资应离任与任中并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西安市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顶层设计落到了实处,填补了制度空白,有利于强化责任落实,让生态保护不力的状况得到改善。
不过,无论是离任审计,还是责任终身制,毕竟是事后之补,虽然有震慑和补缺作用,但制度性短板不容忽视。实践证明,自然资源被浪费,生态环境被破坏,源于“人祸”而非“天灾”。原本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者,秉持的却是“只要我走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执政理念,为了追求GDP而竭泽而渔、践踏生态红线,成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破坏最大的推手。如果破坏已然形成,离任审计出再多的问题,也几乎于事无补。
制度的设计应当致力于不敢和不能乱来、胡来。离任审计作为对权力行为的一种约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如果同时兼顾任前、任中的审计,将其常态化并及时发现问题,那么离任审计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一方面,单纯的从技术层面来说,自然资源资审计面临着多个方面的信息瓶颈,无论是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还是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都没有现成的、直接可以操作的模式。若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及审计方法作为基础,审计本身就很难开展。
另一方面,囿于“人走事息”的生态定势,“得过且过”的好人心态,离任审计有可能成走流程的形式主义。就像官员离任的经济审计一样,一些官员明明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和决策失误,却未能在审计中被及时发现,究其原因在于审计的立场不明,其效果打了折扣。如何将审计的关口前移,应当在任中有所兼顾。虽然不能像离任审计那样面面俱到,但实现抽样审计却完全可行,也能建立起一套可以参照的基础指标来。
不可否认,“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剂良药,但这剂药用在什么时候,却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探析。正如专家所言,自然资源资产并没有涵盖环境污染和环境健康等内容,其范围过窄影响面有限,而“领导干部”如何界定,到底谁是审计和终身追究责任的对象、谁是政策设计执行主体等重要问题没有明确,如不能改变“上级考核下级”的问题,并确保审计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完成,那么“离任审计”和“终身追究”恐怕很难落地。如果任中审计缺位,审计作为权力约束的一大法宝,其效果跟预期可能会相去甚远。
严格执行标准资源离任审计才有实效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并非新的制度创设。于此方面,上层决策早有针对性表述。而西安的最新尝试,不过是将自上而下的宏观部署,加以落实和具象而已。然而遗憾之处在于,透过西安市府只言片语的陈述,公众仍旧未能窥见更多的操作细节。当然,我们对于此类正在发育、尚未成型的制度,应抱有足够耐心。一旦其真正健全,势必能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产生极大助益。
因决策失误,而导致自然资源被挥霍、被破坏之事,时有发生。恰是基于此,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无疑很有必要。此一机制框架的作用,乃是多方面的:一来,事前预警,抑制官员盲目透支环境、超前开发资源的冲动;二来,事后追责,一改过往“有人破坏无人补偿”的游戏规则……理论上,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追究制,势必倒逼官员任上更为节制、审慎。
本质上,任何地域性的自然资源都是公共财产,然而在现实中,其往往沦为官员的“个人资本”—被用来刷数据和成绩。很多时候,那些标榜大手笔、有魄力的资源利用行为,常常功利而短视。虽能带来迅速回报,却极大透支了未来的发展潜力。其实,当有限的自然资源,没有沿着传承有序、逻辑清晰的思路来开发,而是任由官员的个体意志和一时之需主宰,酿成种种悲剧实在不足为奇。
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虽未有明确的操作方案公布,但其或将面临的种种阻力,早可预见。公众普遍存疑的一点是,由谁发起审计?会否又陷入下级监督上级的窘境?毕竟,离任官员不少是获得升迁,由此更凸显了所谓“审计”的弱势!除此以外,我们同样疑惑,将以怎样的标准,来评价官员的资源利用行为?若严谨来看,其间必然涉及一系列的费效测度、后果评估等专业运作。
当然,现实语境内的“环境追责”,或许还仅限制于“发生严重生态污染”的前提下。问责启动门槛如此之高、审计执行标准这般宽容,其实际约束力几何,着实可疑……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凡此种种自然比过往的“放任自流”局面要合理得多。只是,若本着最大程度避免政府行为损害生态环境的考量,所谓审计和问责,本应更为较真、更加苛刻才是。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