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5年2月12号)
- ·下一篇文章:半月谈评论(2015年2月10号)
半月谈评论(2015年2月11号)
警惕那些明褒实贬的“高级黑”
一个不谙新闻行业规矩的实习生问带她的记者:老师,整天在网上看各种正能量,什么是正能量?什么又是负能量呢?老记者解释说:比如,现在天天都在报道谁谁有病了大家都给他捐款,谁谁家的孩子7岁就会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谁谁80多岁了还在拣垃圾坚强生活!这就是正能量!假如你傻乎乎地去问,地方政府为什么不管?为什么生重病了享受不到医保?这就是负能量!
显然,这么去理解正面负面太狭隘,这种“正负观”并非以事实逻辑和公共利益为中心,而是以个人利益和感觉为标准,听着顺耳对我形象有利,就是正面,否则就是负面。其实,这种感觉很多都是谬误,听着顺耳的、赞美你的未必真对你有好处,听着刺耳的未必就是负面。有一种抹黑叫作“高级黑”,你听着是夸你,实际起到的效果是骂你害你黑你,迎合着你的弱点和缺点,以明褒实贬的方式狠狠地黑你。
总结一下,“高级黑”主要有四种常见方式。
其一是睁眼说瞎话“把坏的说成好的”。知道一些人讳疾忌医,明明有病,告诉你没病,很健康;明明是“红肿或溃烂之处”,却夸它是“艳若桃花”。知道一些领导爱听好消息不爱听坏消息,下面明明出了问题,却不去面对和解决,营造歌舞升平,直到酿出了灾难塌了楼死了人,还对上隐瞒不报。把坏的说成好的,让人听到的全是喜讯而没有坏消息,最终把小病捂成了大病,把小问题捂成了大问题。明明错了却不指出来,这难道不是最黑的“高级黑”吗?
“文革”是一场灾难,人治就应该被法治取代,腐败在吞噬执政根基,盲目全盘西化就是不行,民主就是个好东西,强拆是违法行为,拥堵是一种城市病,瞒报谎报是错误的,制造了冲突的城管体制需要反思——这些都是基本的是非和常识,为了掩盖问题而为“文革”唱赞歌、说腐败是改革润滑剂、称拥堵是城市繁荣标志、城市变革需要强拆,这是典型的高级黑。
其二是用力过猛的赞美。是好人,做了好事,当然应该去赞美,但这种赞美应该实事求是,不能什么事都上升到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用那种高大全的形容词去渲染,否则会让人反感。一个劳模,朴素的事迹本来很让人感动,平凡本就能触动和抵达人心,一拔高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就会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让人觉得很假,甚至会连累劳模和典型受到批评和抵制,实际上是“黑”了好人。
由于用力过猛赞美和宣传所导致的“高级黑”教训实在太多了。几个领导骑摩托车下乡,本来很普通的行为,可官方大肆宣传领导多么亲民多么接地气,后来激起网友反感,盯着“领导骑摩托车”的照片找茬儿挑刺,后来围绕着“领导没戴头盔”的细节去批评,最后好事引发了负面舆情。冰雪灾害导致高速公路被封,很多大巴高速上滞留,路边的村民又送衣服又送被子还请人到家里吃饭烤火——当地媒体习惯性宣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过后来当事人称是给了钱的,事实还原后让当初的“拔高”非常尴尬,反而“黑了”那些村民。
第三种“高级黑”方式是虚构信息去赞美。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有充分的事实支撑,不需要虚构事实去赞美,不需要矮化别人来凸显。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自信去耐心讲中国梦的故事,而不必用编造的假数据——这个信息开放的时代,造假的成本越来越高了,很容易就被人挑出毛病,这不是“高级黑”是什么?另一种表现是为了迎合领导意志而虚构舆情,屏蔽批评声而只选取支持声,这种扭曲的舆情信息只会误导决策者,把决策建立在错误的舆情基础上,只会适得其反。
最后一种“高级黑”方式是“制造敌人”,也就是用强硬的姿态和恶狠狠的话语去树敌。本来一些政策和理念,以温和的方式推进,用公众能接受的话语去说明,是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可杀气腾腾的强硬态度,反而激起了警惕和反感,把围观者推向了对立面。
爱听好话爱受追捧的领导,特别应该对那些“高级黑”保持充分的警觉。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