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性侵、虐童、摔婴等未成年人侵害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 ·下一篇文章:虐童事件频繁多发,谁来保障孩子快乐的童年
新型生育观风行,捐精、冻卵现象折射出什么
【背景链接】
5月14日,西安的天气有点凉,秦岭山里下起了雪。“心跟下了雪一样冷”,小青说。因为结婚七年一直没生育,成了她的一块心病。近期她和丈夫再次来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丈夫精子质量无法达到怀孕标准。在西安高新区一茶馆接受采访时,大学老师小青说,自己40岁了,“做不了妈妈可怎么办啊”。
小杨夫妻是80后,都是独生子女,现在大女儿已经7岁了。三年前,他们开始要二胎,却一直没成功,为此双方家人都比较着急。专门到医院检查,没想到的是,男方精子质量比较差。为何第一胎怀孕非常顺利,到现在精子却出现质量问题?小杨夫妻俩有点不明白。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些70后夫妻也想要二孩。43岁的西安市民李子经过近一年努力,还是没有成功,没办法的情况下,李子跟妻子商量,采取人工受精或做试管怀孕。
捐精、冻卵现象折射出什么
“冷冻卵子技术可以让女性超越生理局限,更自由地选择个人生活方式,如果近几年不结婚,我会考虑做这个。”在北医三院,前来咨询辅助生殖技术的北京市民赵女士表示,通过促排卵技术,把年轻状态的卵子“雪藏”起来,到想生育的时候再解冻卵子,可以让生活与生育两不误。
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副主任李蓉告诉记者,近年来,咨询辅助生殖技术,包括冷冻卵子手术的人越来越多,咨询者一般以35岁以上的女性为主。“她们主要担心随着年龄增大,卵子质量下降,进而增加生育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变迁,捐精和冷冻卵子作为现代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具体应用形式,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男女比例失衡、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日趋显著而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并为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日前,41岁的女艺人徐静蕾向媒体公开了其在美国冷冻卵子的情况,她表示“冷冻卵子是全世界唯一的后悔药,别的事情不能反悔,但生孩子是可以提前做准备的”。“明星效应”让不少女性开始关注并咨询冷冻卵子手术事宜。
“有时候不是不想早点要孩子,确实因为现在工作压力大了。工作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要了孩子也没时间带,带不好反而让自己内心更愧疚。”31岁的福州 市民张小敏(化名)暂时没有结婚生育的安排,她认为,在事业还没有稳定的情况下,自己不会有生孩子的计划,而冷冻卵子技术的出现,刚好填补了她这方面需 求。
与“冷冻卵子”一样,“团购捐精”也成为近期一个热门话题。7月15日至17日,阿里巴巴旗下的“聚划算”平台发起了一场名为“聚精会神”的团购活 动,其中包括在线预约捐精。网民只要填写信息就可以快速完成在线预约。而一旦捐精成功,将会得到3000元至5000元的补贴。上海市人类精子库官网的数 据显示,在活动时间内,全国有22017位“宅男”通过聚划算平台向国内七大精子库预约捐精,其中北上广三地男士以69%(约1.5万人)撑起了“半边 天”。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室主任康跃凡介绍,与过去不少人接触辅助生殖技术时“羞羞答答,遮遮掩掩”的态度相比,如今人们对于类似技术的看 法越来越开放、坦诚。“例如试管婴儿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发展至今已经有30多年,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也为千千万万不孕不育症家庭带来了幸福,社会 对试管婴儿也从排斥、质疑到如今的逐步认可。”
辅助生殖技术并非 “万金油”
记者采访发现,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冻卵、捐精、试管婴儿等技术均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范畴,对于手术对象也有一定的要求与限制条件,并非推迟生育的“万金油”。
据介绍,2001年时卫生部曾发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并在2003年对其进行了部分修订。其中明确提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是指运用医 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应当在医疗机构中进行,以医疗为目的,并符合国家计划生 育政策、伦理原则和有关法律规定”。
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冷冻卵子技术属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范畴,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国家卫计委将会密切跟踪卵子冷冻技术发展,谨慎进行技术评估,以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康跃凡提醒,目前冷冻卵子疗程,需要人为服用或注射激素,用超过生理剂量的促排卵激素促使女性体内产生比自然生理状态下更多的卵子。这种状态有可能 导致一部分人产生“卵巢过激综合征”,并引起例如腹水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血栓。因此,不建议只是单纯想借助手术人为推迟生育年龄的女性冷冻卵 子,因为这个过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同技术上比较成熟、采用较为普遍的冷冻胚胎相比,冷冻卵子技术选择的人还比较少。”四川省人民医院辅助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吕群表示,冷冻胚胎技术是 将夫妇俩通过体外受精形成的胚胎冷冻起来,从医院临床情况来看,胚胎解冻后临床妊娠成功率大概在60%左右,而根据目前临床观察,冷冻卵子解冻后成功受精 的几率不到50%。
业内人士称,捐精也有一定的门槛,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捐精者并不容易。上海市人类精子库负责人介绍,捐精志愿者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和体检,最终身体状况能满足捐献要求的人寥寥无几,整个过程的淘汰率大概在70%至80%左右。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生殖健康与不孕症科主任医师李玮表示,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未婚女性是禁止进行辅助生殖类手术的,包括冷冻卵子疗程也是如 此。已婚的女性若要做这种手术,需要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等证件。同样,做试管婴儿也有限制条件,尤其是女性年龄方面,对于40岁以上的不孕女性,做试 管婴儿成功率很低,医生一般都不建议。
监管机制亟待与时俱进
生育观的变化,使得一些人对“生育与婚姻”的“捆绑”提出了质疑,同时表示冻卵和捐精两者都是个体的“个性化权利”,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有的人可能选择结婚但不生育,有的人想生育但同时保持单身。
一些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一些法律法规等监管措施滞后问题也逐渐凸显。专家建议,现有的监管与准入机制还应与时俱进,同时也应加强公众的健康生育常识普及工作,鼓励适龄男女性在最佳年龄结婚生育。
“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不孕不育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市场需求其实很大。”李玮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准入和 监管,尤其要加强对一些地下产业,如代孕、买卖精子卵子的打击力度。同时针对目前捐精人数少、多地精子库“告急”的现状,加强健康生殖方面的科普教育,逐 步出台相关政策探索,规范相关采集、档案管理工作,让不孕不育夫妇可以更安全、方便地获得捐赠的精子、卵子。
李蓉同时指出,女性做冷冻卵子手术最合适的年龄是在40岁之前。高龄产妇特别是超过40岁的产妇生育,会因为人体器官自身的功能老化,可能无法承担十月怀胎的生理负担。
国家卫计委妇幼健康服务司负责人此前也提醒公众,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龄为24至29岁,35岁以上高龄妇女生育,发生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以及出生缺陷的风险将会显著增加,可能影响妇女和子代健康。
相关文章:
第1篇 2014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最美检察官"颜廷民 作者:钱洲青
在与颜廷民的交谈中,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经过反贪工作历练的人身上的独特气质,机敏、利落、沉稳、务实。从检二十年,他的履历清晰而简单:书记员,助检员,公诉处长,反贪处长、局长,基层院检察长。谈到为什么每个岗位上都能取得不俗的成绩,颜廷民说出了自己的感悟:为人要有情有义,做事要有胆有识,工作要有勇有谋。记者:有人说你是“草根”检察长,你对此如何评价?颜廷民:我认为这是对我的肯定。我生长在林区,林场的那些活儿我都不陌生,我的父母都是林场工人,现在还生活在乡下。我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群众,对他们有着天然的熟悉感和亲
第2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8号) 作者:邱良
养老保险破除“双轨制”之后一份问卷调查显示,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为单位性质不同,退休待遇差距较大,这已撕裂社会公平,甚至造成了阶层冲突。诚如马凯副总理所称,“虽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但公平性不足”。如今双轨并成一轨,是对企业职工的心理熨帖,也将助推社会公平。叫好之余,也不妨前瞻性地审视可能形成的新问题。其一,改革前,公务员不用缴纳养老金,却能享受到80%甚至90%的养老金替代率,退休金约为在职工资的八九
第3篇 半月谈评论(2014年12月29号) 作者:邱夫北
经济疲软冲击欧洲养老金体系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正遭遇严峻挑战。当前的改革措施存在风险,整套体系步入了一个艰难发展阶段欧洲公共养老金体系已经建立了一个多世纪,常被视为一套成熟而且相对历史悠久的社会保护体系,但由于欧洲国家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套养老金体系正在遭遇严峻挑战。欧洲养老金体系的经验是什么,不得不进行的改革又是什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可能会对欧洲以外面临老龄化问题的国家有所启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国家福利体系的一部分。按资金来源不同,它可分为普惠型和
第4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11-20号) 作者:邱燕燕
爱好成官员“溃决点”,如何划定爱好“红线”?领导干部总“才华横溢”?落马官员爱好盘点爱摄影代表人物:秦玉海9月21日晚,中央纪委发布消息称,河南省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除了“官员”头衔,作为“摄影家”的秦玉海,其宣传河南风光的摄影作品《水墨云台》还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的地铁里。他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名誉主席……摄影作品屡获大奖,先后出版《焦作山水》《云台山风光》《五大连池印象》《真水无香》等摄影作品
第5篇 2014《半月谈》半月谈半月评论汇总(10月21-31号) 作者:邱思思
半月评论:让法律成为全民的信仰加快法治进程,已是当下国家治理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很自然,人们总是将目光向着打造法治政府聚焦,它是核心,是引领。同时,法治社会建设也当及时提速,它是主体,是根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是依法治国的参与者、捍卫者、推进者。无疑,公民意识的觉醒标示着社会文明的历史性进步,权利时代的到来撬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转型。然而,检视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打开每天手边的报章网络,我们仍然不时为诸多负面的暴力新闻所心惊,而忧虑。哪来这么多的暴戾之气、平庸之恶?知法,守法。其实,更重要的还在反省自身: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