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资源"问题的相关资料和理论
- ·下一篇文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录流程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专业分类技巧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专业分类技巧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大纲及招考简章(职位表)已经正式发布,这标志着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招考录用工作正式开始。公告中指出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明日8:00至24日24:00。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简章发布以后,很多考生都在仔细分析职位表,预先选择自己想要报考的岗位。但是,很多考生在往年的报名中由于审查时专业不符合招录岗位的专业分类而未能通过,错过了报考公务员的最佳时机,与自己想要报考的职位失之交臂。为了帮助考生在报名开始前全面了解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情况,成功报考理想的职位,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在报名前夕对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问题进行详细的介绍。
公务员在招考时所适用的专业分类并不统一。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在部分省考中,有些省份给出本省公务员考试的专业分类目录,有些省份明确指出参照教育部对于专业分类的标准,而有些省份则干脆不提这回事。
到目前为止,国家公务员考试从未官方发布专业参考目录,而对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专业分类问题,人社部也没统一的标准。对于如此繁琐的专业分类问题,考生应当如何应对呢?
一、专业类别参照教育部专业分类标准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专业类别可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1997年颁布的专业目录,考生根据教育部的专业分类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是否符合招录职位专业的需要。
二、遇到模棱两可的直接联系招考部门
专家建议考生遇到模棱两可的专业分类问题时切勿道听途说,要及时和人社部或招考部门进行咨询,这样才能确保考生在报名时万无一失。
人社部咨询电话:
政策咨询电话:010—84234799
考务咨询电话:010—64401192
010—64401193
010—64401261
010—64401263
技术咨询电话:010—84649922
010—12370(热线)
三、报名小技巧
专家建议考生为了避免专业分类而引来的麻烦,在报名时能不报考专业不限的就不要去报考专业不限的。能报正好符合你专业要求的,就不要去报符合你专业要求的大类。例如,某两个岗位招录公务员专业要求分别为是新闻传播学和文学类,文学类就是大类,新闻传播学是文学类的二级分类,新闻传播学是包含于文学类中的。那么,如果你所学专业为新闻传播,则建议报考招录新闻传播学的岗位。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对照表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