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围城内外-从副科到私企老总
- ·下一篇文章:四次公考 厚积薄发 我的胜利是必然
为了公考跑遍全中国 及至浴火重生
关于总结我这几年公考经历的文章,我已经构思了很久,之所以今天才把它发出来,是因为我一直在仔细梳理回忆每一个细节,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百感交集。3年的公考之路不算长,但是就是这短短的3年,从江苏到陕西,从陕西到四川,从四川又回到陕西,生离死别,悲欢离合,酸甜苦辣,世态炎凉,太多太多的事情压在我的身上,有时候想想人活着确实很累很没意思,但是自己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理想的追逐,正是这种信念一直伴随着我坚持到今天。我想在这条路上很多人也追逐过,坚持过,有人成功了,也有人放弃了。我只想说,只要你认为你自己的选择是对的,那就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永远不要后悔。只要心中还有梦想,就一定不要放弃希望。文章很长,坑很大,请大家慢慢看,我尽量不会遗漏任何一个细节,毕竟这3年对我实在是太重要、太珍贵。
一、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010年苏考记
首先要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江苏人,8年前到西安上学。因此在2010年,正是我本科毕业,即将迎来新的人生旅程的时候。但是可能和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不一样,早在09年秋,我就已经顺利地通过学校的推免生选拔被保送为本校的研究生,并没有加入考研和求职大军的行列。当时的我,几乎就没有想过会和“公务员”三个字扯上关系,至于 “行测”“申论”,也仅仅是在印象中知道这两个词,根本就不知道公考是干什么的,会考哪些内容,甚至一度陷入了思维定势——公考只能是在职人员参加的考试。直到同宿舍一浙江哥们开始准备10年的浙考,拿了一堆试卷回来练习的时候,我才逐渐对公考有了自己的认识,但是也一直没有想过会走这条路。因为在我一开始的人生设想中,只是想着能在研究生毕业后去高校当个辅导员,或者去报社电视台当个记者(我是学传媒的)等等。但是这一切,都在10年的3月份彻底改变了。
2010年3月,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正式发布。出于好奇,我就下载了所有的职位表下来看看,结果竟然发现家乡某区委组织部有一个限我所学专业的岗位。于是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跟风,自己就这么报名交费了,报考比例:54:1。
那年苏考是5月份,报名结束后我就在寻思着怎么复习备考,说实话当时确实是一片茫然,只是听那浙江的哥们说还是要多做真题,于是就在网上买了几套历年的真题(我当时人在西安),又买了个《一本(和谐)通》做专项练习,就每天跑去自习室做题去了。也正是从第一次复习备考开始,我就形成了自己的复习习惯:行测多做真题,申论立足材料,公基依靠积累。两个月下来,自认为复习效果还不错,就直接回家考试去了。
考试的过程就无需赘述了,平心而论可能是因为自己已经保研成功暂时没了后顾之忧,所以在我第一次参加公考笔试的过程中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只是把它当成一次人生体验而已。到了笔试成绩公布的那天,我几乎已经忘了还有考试这回事,结果查到成绩的时候我自己都被吓了一跳:行测70.5,申论68,公基49,总分187.5排名第一,比第二名高了9.7分。对于第一次参加公考的我来说,这个成绩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打电话告诉家里,爸妈也非常高兴,他们都认为如果真能考上,宁可放弃读研也是值得的,而且就当时的形势而言,面试只要不输3.3分以上就足以过关,因此全家都认为最后能考上的概率非常大。现在想来,恰恰是这种盲目乐观和过度的精神放松,使得最终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