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20北京行测图形推理(行测科学推理知识点)
- ·下一篇文章:2020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括事业单位吗)
什么是求异论证(逻辑推理求异法)
备战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应该是对行测逻辑推理有一些了解的,可能你现在学习没有什么方向,陷入了一轮又一轮的题海之中,但往往做题正确率停留在个位数。那不妨试试分析错题,以一道例题来作前车之鉴,中公教育专家希望这次的分析能帮助你在后面的学习中提供总结思路。
在可能性推理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求异论证。这个模型希望大家要引起重视:1、这个模型几乎近几年都有考到;2、这种题型有其特殊的题干特征,且选项设置相似度大,容易把握。
二、题型新解
【例题】某研究团队让两批测试者分别进入睡眠实验室里睡上一夜。第一批被安排睡得很晚,从而减少总睡眠时间;第二批被安排睡得早,但在睡眠过程中多次被吵醒。第二晚过后,结果就已经显现:第二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受到严重影响。他们的精力水平较低,同情心和友善度等积极情绪指数有所下滑。部分研究者据此认为,被吵醒导致了测试者无法得到足够的慢波睡眠,而慢波睡眠是恢复精力感的关键,但也有研究者对此项研究的可信度提出质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质疑者?
A.第一批测试者积极情绪的指数下滑程度不太明显
B.第二批测试者中大部分人长期以来情绪不够积极
C.两批测试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塬本就很接近
D.两批测试者在参与睡眠实验前精力水平参差不齐
【中公分析】
1、问法分析
该题的问法是“最能反驳质疑者”。公考人要注意了,题干中找到的结论是部分研究者的观点,质疑者跟研究者的观点相悖,而问能够“反驳”质疑者的,相当于要选择能加强“部分研究者”的观点。所以这道题实际上是让考生选择加强结论的选项!来,考生们,你们有没有在这里栽了跟头?!这个新花样你一定要长记性了!
2、题干分析
该题中涉及到实验分组,第一批是睡得晚没有被打扰,第二批是睡得早但总
被吵醒,实验结果是第二批测试者积极情绪受到影响。于是,部分研究者得出结论:被吵醒导致第二批测试者的积极情绪有所下滑。有研究者提出质疑。
3、选项分析
A.第一批测试者积极情绪下降不明显刚好与第二组下降明显形成了对比,确实说明了被吵醒会影响情绪,加强了研究者,即削弱了质疑者;
B.第二批测试者本来长期以来情绪就不稳定,说明影响结果的塬因可能是测试本身的情绪所致,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研究者,即加强了质疑者,排除;
C.题干实验产生的结果是测试者参与实验前后的对比,即作自身对比,不需要两批测试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接近,换句话说,尽管两批实验者的身体素质不同,但实验能改变他们,就能说明被吵醒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该项不能削弱质疑者;
D.两批测试者在参与睡眠实验前精力水平参差不齐,说明测试者本身精力就有差异,说明影响实验结果的塬因也可能是本身的精力所致,属于另有他因,削弱了研究者,即加强了质疑者,与B的说明方式一致,排除。
综上,此题的正确答案应该选A。
这道题需要各位考生引起注意,他所设置的坑有两个,一个是问法,一个是C选项,很容易被大家误认为是排除他因的加强项。这就提示大家一定要多加分析逻辑主线,看清问法。中公教育希望各位考生把这类特殊小题作自我总结,防止再次入坑!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