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9年青海公务员行测答案(2019年青海省考行测)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形式大于内容吗(安徽公务员面试题目是考官念的吗)
事业单位哲理类答题技巧(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理论知识点)
一、知识介绍:
“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这句话出自李大钊,意思强调我们不能只是沉溺于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并不付诸行动。更不能去追求一些虚幻的东西。凡事都要有所行动,脚踏实地地去做。这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根本的观点——实践。实践指的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沟通主客观的唯一桥梁。当今中国所取得的成果,绝不是想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付诸实践后干出来的。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这一作品中的颈联,也是全诗最广为流传的经典名句。该诗出现的背景为当时白居易因好友接连逝去而十分伤心,写了两首绝句给好友刘禹锡表达了自己的悲伤之情。刘禹锡收到后做了这首诗以回复白居易。其中这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摆脱了一般的悼亡诗感伤的情绪,其中哲理深刻。
该句本意为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树林中新长出来的叶子无声地催换着去年的树叶;奔腾的激流中,前面的波浪让位给后面的波浪。其中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的观点是一致的。发展的实质在于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而所谓新旧事物,新事物指的是符合的东西;旧事物指的是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而该诗中“陈叶”、“前波”可指元稹和二崔等已经逝去的好友,也可将其引申指旧事物;“新叶”“后波”可指晚辈,也指向新事物。
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古文诗句等作为题干背景,让大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去分析其背后所蕴藏的哲理是一种常见的考法,考察频次高。应对该类型题目,首先容需要大家加强积累,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避免看不懂题干而无从下手的情况。可以多多关注一些时政新闻讲话稿中高频出现的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等,其考查可能性较其他来说可能性更高一些。其次,要充分理解各项哲学原理,加强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例题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蕴含着“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治国理念,积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传承着“爱国如家”“先忧后乐” 的家国情怀,包含着“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下列名言与哲理对应正确的是:
A.“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矛盾个体寓于其共性中
B.“已所不负,勿施于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C.“爱国如家”,“先忧后乐”---矛盾的统一和对立的关系
D.“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矛盾普遍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答案】C。解析:“爱国如家”,“先忧后乐”,体现了国与家、忧与乐的对立统一。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错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体现了群众史观,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且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B选项“已所不负,勿施于人”体现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无关。D选项说法错误,矛盾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C。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