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9公务员行测常识题(2019公务员行测常识题1000题选择题)
- ·下一篇文章:传染病及其预防试讲视频(传染病面试问题及答案)
关于基层干部的申论范文(申论 基层干部)
范文2 基层干部作用主题
背景材料
某周刊对话种粮大户老郑、基层干部郭书记和农业农村问题专家叶教授,分享他们关于“保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观察和思考。
主持人:实现国家现代化,短板在农业,难点在农村,保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我们从不同层面,邀请三位嘉宾参加讨论,倾听你们的期盼。
郭书记:我们县是农业大县。作为基层干部,我经常与农民打交道,深知一亩三分地对农民的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饭碗”问题,是发展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尽管今年我们县遭受了自然灾害,但在全县干部群众努力下,小麦总产量还是达到34.73万吨,略高于去年水平。
老郑:这些年合作社日子好过,得益于党的政策好。拿农机来说,国家给补贴,我们合作社里有51台“大铁牛”,今年秋收,接了周边区县不少收割的活儿,没闲着。再说科技,我们种有机水稻,每个生产流程都要技术,没有农技部门专家常年在田间指导,肯定干不成。这几年种地规模越来越大,对硬件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多了得用大型农机,但我们这里丘陵多,还有不少泥土路,过去大农机根本进不去,多亏县里修了不少“农机路”。我们发展生态农业,要安装杀虫灯,原来山里不通电,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帮我们解决了用电难题。农田水利设施也逐渐完善。种地条件越来越好,就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叶教授: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做大地方GDP、增加地方财政收入难有明显贡献,导致一些地方不愿意把工作精力和稀缺资源投向农业农村。比如,我们在基层调研时经常发现,尽管农产品储藏、加工项目有利于带动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由于产生的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有限,一些地方不愿意为这类项目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一些产业园区不愿意引进这类项目。
郭书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虽说粮食连年丰收,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但农业农村问题历史欠账仍很多。就我们县而言,农业基础设施的短板还要补,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仍不高,农业的结构性矛盾还未完全破解。
习题
背景材料中提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穿针引线的人。”请你从对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4)总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做好“穿针引线”工作促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穿针引线”的人,基层干部承担着上传下达、贯彻落实“三农”政策的重任,只有结合实际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促进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干部充分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连接中央和群众的桥梁。一方面,国家的诸多惠农政策最后都要靠基层干部向群众宣传并贯彻落实。如果基层干部消极无为、贪污腐化,那么就无法打通落实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就无法享受到政策红利,再好的政策也会沦为一纸空文。另一方面,民众的需求、意见等需要基层干部向上传达。“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实施好坏,群众最清楚。当他们反映问题、提出意见时,基层干部只有耐心倾听、积极收集、向上反映,才能改进、完善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然而当下,部分基层干部却不善于“穿针引线”。有些人对中央精神、国家惠农政策不熟悉、不重视、不作为,有些人拍脑袋决策、乱作为,有些人钻政策空子牟取私利,有些人对群众疾苦视而不见,有些人将民众合理诉求当成找麻烦……这不仅阻碍了农业农村发展、破坏了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没有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工作作风不端正,工作能力低下,不能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纵有千条线,只引一根针。”要想做好“穿针引线”工作,基层干部就必须树立廉洁、有为的工作作风,提升上传下达、干事创业的能力,为农业农村发展贡献力量。近年来,许多基层干部怀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挚爱,扎根乡村干实事、谋发展,被老百姓誉为“最美基层干部”。临沂代村党支部书记王传喜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深入研究国家“三农”政策,调查了解村情,带领村民平均土地,进行旧村改造,制定“3531”规划,走出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和扶持村民自主创业,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作为基层干部,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借鉴“最美基层干部”的成功经验,促进当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基层干部功不可没,但仍然存在农村空心化严重、部分地区还未摆脱贫困等问题。这就需要基层干部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好“穿针引线”工作。相信上有政策、下有落实,我国乡村一定会呈现出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繁荣景象。
[1][2]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