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公文写作综合应用题真题(公文综合题)
- ·下一篇文章:强化文物保护(为国家文物保护建言献策)
在城市立足(身在城市)
在城市中安放我们的精神
“人们为了生活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留在城市”,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如此描述城市。其中关键,正在于何为“生活得更好”。
城市生机勃勃,予人无限可能。从经济学上看,这是“集聚效应”产生的强大向心力。然而,生活并不仅仅是经济学。现实中,每天都在拔节的城市,往往与“生活得更好”演出二律背反:钢铁丛林里看不到日升月落,雾霾围城让人不敢深呼吸;小区越盖越好,孩子却不懂什么叫“远亲不如近邻”;网络越来越快,低头族们却忘了给身边的老人让座……很多人在反思:物质丰富,就能生活得更好吗?
美国社会学家芒福德认为,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城市,在物质要素形成之前,就已具备了强大的精神要素,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对安全感的需求、对新鲜事物的渴望,等等。这也意味着,满足人们最本质的精神诉求,才是城市存在的目的,也才是让人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的关键。
打开历史的视野就会发现,面貌多样的城市,背后是对“如何安放精神”的不同回答。古希腊的雅典开民主风气之先,阿戈拉广场成为聚集人的公共空间;明清时代的北京,布局严谨、建筑恢弘,展现大一统下的治国理念;巴黎卢浮宫珍品荟萃,层叠的历史也层叠下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寻……城市是由人所建造的,物质只是载体,决定一个城市风貌的,最终是张扬其间的人类精神。
人在自然环境中,感到舒适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构建城市的精神宜居,同样需要让心灵的各种仪表读数始终保持最优。
身暖通体舒泰,心暖城市如春。一座城市有没有温度,体现在规划上是否有初心、管理上是否走了心。落脚城市的人们不是候鸟,他们不仅为了生活,更为了寻找归宿感和身份认同,为了寻找“我是谁”“来自何处”“去往何处”等永恒问题的答案。让城市从“地产”回归“土地”,让建筑从“房子”回归“家园”,才能规划好更多精神的空间。“暖”既是人文精神的普照也是人本细节的呵护,来自公园、博物馆、图书馆,也来自可以让拾荒者入馆阅读的管理,来自让孩子们也能悉心与艺术对话的布展。提升温度,保持温度,城市才不仅是高楼大厦、钢铁丛林。
生命的诞生与存在不能缺少水,保持心灵健康也同样需要文化“湿度”,构建精神宜居,应致力于涵养城市的文化水源。前段时间,有公益组织进行了“地铁丢书”活动,希望让更多人加入地铁阅读的行列。虽然效果可能有限,但也提出了城市文化建设的问题。一群诗歌爱好者自发“为你读诗”,让诗意充满手机的移动空间;各类民间剧社、合唱团,在大小剧场里演绎着“城会玩”;读书会在悄然生长,严肃的阅读与讨论凝聚起志趣相投的人……让城市氤氲“浓得化不开”的文化气,城市就会因文化的滋养而年轻,文化更会因城市发展而生机盎然。
“此心安处是吾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向着美好生活前行的历史。让我们致力于构建诗意的栖居、精神的家园,愿我们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好。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