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刑法数罪并罚的规定(我国刑法数罪并罚原则及基本适用规则)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6 09:07:53

    法律常识是历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中行测常识判断中的一类知识点,华图教育在此给大家简单介绍数罪并罚的基本概念。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法律考核中的一个常考点。所谓数罪并罚,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犯了多个罪,在分别定罪量刑以后进行合并处罚。在我国刑法规定中,判决宣告以前犯有数罪的,是典型的数罪并罚的类型,但是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也属于数罪并罚的类型。希望通过这些法律常识知识点的积累可以帮助到备战2018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

    对于数罪并罚的原则,综合各国的规定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

    吸收原则:数罪中有被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执行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其它的主刑被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吸收。例如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无期徒刑、死刑三个主刑,这时对甲只需要执行死刑即可。

    并罚原则:行为人犯有多个罪,被判处多个主刑的,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来确定执行的刑罚。例如乙被判处5年、8年、10年三个有期徒刑,按照并罚原则应该在10年以上,总和刑期23年以下确定最终的执行刑期。

    限制加重原则:除无期徒刑和死刑外,规定了最后执行刑期最上限。

    混合原则:即上述几种原则按照不同的情况加以使用。

    我国刑法就采用了混合原则。我国《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根据这一条的规定我国采取的是混合原则。

    除此之外,我国《刑法》第七十条规定:对于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进行处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例如甲被判有期徒刑8年,执行4年后发现其在被判决之前还犯有盗窃罪,按照规定其盗窃罪应被判4年。对于甲的处罚应该按照并罚原则在8年-12年之间确定最后执行的刑期,假如确定最后的刑期为10年,应把已执行的4年减掉,即10-4为6年,也就是还需要执行6年。

    而对于判决后,刑罚执行完毕前又犯新罪的,我国《刑法》也有明确的规定。《刑法》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例如甲被判刑8年,在执行4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那对于甲的处罚应该是先把8年减掉执行的4年,还剩4年与新罪被判的4年合并处罚,即应在4-8年之间确定对甲的执行刑期。

    上述就是我国《刑法》中有关数罪并罚的相关规定,对于这个考点在考试中一般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有时候会以简单的案例来考察,只需要学会换算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例题:张某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在服刑期间张某不积极改造而是经常违规违纪。在对张某执行刑期6年后,张某有一次与狱友打架导致狱友重伤,后因此张某又被判刑6年。请问对张某剩余的刑期应该为几年?( )

    A.5年 B.11年 C.8年 D.12年

    【答案】C。解析:张某因故意杀人被判处10年,在刑期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应该按照我国《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先将已执行额刑期减去,再把剩余的刑期与新罪的刑期合并处罚,即对张某的判刑应在6-10年之间确定,故本题答案为C项。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