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南京市公务员拟录用名单(南京市拟录用公务员公示名单)
- ·下一篇文章:公务员面试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公务员面试的特点)
埋儿奉母也列孝(埋儿奉母是愚孝吗)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整理、收集热点理论和热点事件是掌握申论热点的基础和前提。现全国公务员考试网将申论热点内容整理如下:
【背景链接】
为了弘扬孝道,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14年10月份,安徽省六安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街头公益广告。但其中一则“埋儿奉母”的古诗却让人难以接受,一些市民表示,如果真的按照这个典故说的去做,无疑就是犯罪。一些专家也表示,此类孝道弘扬,属于文化糟粕,不能倡导如此愚孝。
2014年9月份媒体报道称广东东莞蒙正国学馆“女德学堂”中,“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被奉为“女德”四条基本原则。目前这类女德班正在全国遍地开花:从北京、山东、河北一直绵延到陕西、广东和海南。全国妇联机关报《中国妇女报》头版刊发评论员文章,直言“女德班”是一场封建糟粕沉渣泛起的闹剧。
深度解析
【权威论述】
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
——习近平
【对待传统文化要辩证看待】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道”理应在每一个国人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政府机构通过公益广告对孝道的宣扬,还是学校教育用身体力行的方式来普及孝道的基本理念,这种带有良善初衷的教育方式都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可需要警惕的是,这并不等于一些机构为了达到预设的效果或形成表面上的文化盛况,就可以无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糟粕,将那些有悖于现代社会伦理的孝道故事广为宣扬。
【广告令人反感的原因】
一是这种道德行为,是以违法的姿态出现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私产,更不是可以生杀予夺的财物。在法治理念愈发成为共识的今天,“埋儿奉母”的悲剧,难逃知法犯法的诘问。
二是这种故事过于极端,近乎以变态的伦理取向来达成道德宣教的价值目的。以今天的眼光观之,它不仅不能传扬孝悌文化,反而令人心生怯意。
【反映出政府行为公益广告发展存在弊端】
很多政府行为的公益广告,仅停留在传播信息和教化层面,“公益指数”严重不达标,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文案和台词更是粗制滥造得可怕。
毋庸讳言,一座城市的公益广告水平,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文化发展水平。如果城市居民只能接受最浅白、最生硬、最脸谱化的公益广告,说明这个城市的文明氛围和基础还很贫瘠。然而实际情况是,市民根本没有选择与评价的权利,官员的审美水准和文化态度——是滥竽充数地完成任务,还是将公益广告当作一种城市文化来做,才是决定城市公益广告水平的关键。
【措施】
在道德渐成奢侈品,孝道之义被误解的当下社会中,要弘扬和传承孝文化,也完全没必要重弹那些早该扔进垃圾桶的孝道故事。
一是政府机构作为这个时代道德建设和孝道弘扬的重要责任人,其首要任务乃是将那些被涂抹上神圣意味的教化故事请下神坛,并通过自我责任的落实,给新时代的孝赋予特殊的意义。
二是要摒弃“孝”即是服从的腐朽观念。尊重父母,并不是说对他们一味服从,从而衍生出众多的愚昧行为。真正的孝,应该转化成爱,这种爱,不但包括爱父母和爱自己,也应包含爱他人。否则,这种孝便不是孝,而是顺从文化下滋生出来的“愚”。
三是要完成当下孝道存在根基的认知启蒙,其核心的一点便是要知晓孝道延续之条件,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价值观上,而不是构拟在对传统文化绝对服从的愚昧意识里。因为只有人格平等,家长与孩子之间才会有基本的人格尊严,也唯有人格平等,孝道才不会背离自由、独立、博爱的社会认知底线。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