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广州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广州海洋调查局招聘)
- ·下一篇文章:可能性推理力度比较(行测可能性推理模型)
公共基础时政题库(公共基础时政怎么备考)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时政内容是很多考生复习备考的“拦路虎”,在公共基础知识科目考察中,时政具有考察面广,考察点细的特点。通过今天的一些技巧学习,相信各位同学在时政备考中必定更加如鱼得水。
一、精读题干,获取关键信息
例:1.2017年1月消息:以服务( )发展为目的,以更好发挥高校毕业生作用为核心,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 )工作长效机制,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A.海外
B.基层
C.大城市
D.部队
例: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党要管党必须从( )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A.从严治党 B.党内政治生活
C.领导干部 D.从严管党
例题1中有两个重要信息点,一个交代了主体是“高校毕业生”,一个说明了去工作的地方应当“下得去”。观察选项,“下得去”的肯定不可能是海外,也不会是部队,更不会是大城市,因此本题选B。而例题2最后一句说“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那么党要管党也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因此本题选B。不难发现,时政的题干往往隐藏着一些提示信息,把握住这些信息,很多题目自然迎刃而解。
二、关注标题,抓住核心词汇
例:3.根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到( )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A.2020
B.2025
C.2030
D.2050
例:4.《“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指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打赢( )战的决胜阶段。
A.脱贫开发
B.扶贫开发
C.准确扶贫
D脱贫攻坚
例题3和例题4考察的都是时政文件《“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例题3考察时间,例题4考察事件。例题3中,“十三五规划”已经提示我们时间是从2016年至2020年,因此本题选A。而例题4标题为“脱贫攻坚”规划,那么本题的核心词即为“脱贫攻坚”管起,因此本题选D,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时政考察中,文件的考察是一个重要方向,关注标题,往往会有以外收获。
三、对比选项,综合比较筛选
例:5.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 )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A.民主集中制
B.少数服从多数
C.个人服从集体
D.下级服从上级
例:6.以下选项中,( )明显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A.提高生产质量
B.改善生产结构
C.提高消费水平
D.加大研发投入
例题5以十八届六中全会为背景,考察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观察选项,B、C、D选项均属于民主集中制的表现形式,而本题为单选题,因此不难看出本题选A。例题6考察时政热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选项A、B直接讲“生产”(供给),选项D加大研发主要也是集中于“生产”环节,而选项C主要讲消费,故本题选C。在时政题目中,如果对题目的答案难以确定,通过分析选项,比较筛选的办法,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得到正确答案。
祝大家备考成功!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