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我国嫦娥探月的历程启发我们(从嫦娥奔月到探月工程)
- ·下一篇文章:2009年吉林省公务员考试公告(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
教育公平问题有哪些(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现象:
(一)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二)目前,全国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他们像蒲公英一般追随父母的足迹飘进城市,虽然同在一片蓝天下,接受教育的情况却与城里孩子大相径庭。
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各地政府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但在不少城市,农民工子女进公办学校上学仍存在障碍。为此,相当多的孩子只能选择设施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
苏南地区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洼地效应”明显。目前苏州市仅登记的16岁以上外来人口就有近440万,随之而来的是22万义务教育阶段的“蒲公英”。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说,现有公办义务教育资源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就学需求,目前不少城市均有猝不及防之感,新建学校速度根本赶不上“流入”速度,给流入地政府带来巨大财政压力。
一些学者提出,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每个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为“蒲公英”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各级政府责无旁贷。政府应通过增加城市公共教育投入,使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同等入学。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地方落实“两个为主”政策不力,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现行户籍制度及“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办学经费随着流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操作实施难度较大,导致在许多地方,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地接受教育仍需要支付借读费。而不少地方由于担心大批农民工子女汇流,使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因此在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时,故意要求各种证明材料,手续繁琐,从而使农民工子女望而却步。
专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破除农民工子女上学的种种障碍势在必行。在现阶段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帮助和支持现有的民办学校改善条件,提高办学质量,而不应像有些城市那样,武断地予以取缔。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都对记者表示,实现教育公平,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喜的是,目前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定的步伐。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云奔教授认为,教育公平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除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分析:
(一)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切实巩固和提高,农村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加快;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发展,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成为人力资源大国。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仍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还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城乡、区域、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深化,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需要提高,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教育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二)对策:1。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全国范围内高质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强化政府保障责任,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在农村并逐步在城市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加大政府的投入和统筹力度,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3。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提升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
4。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统筹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提高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要通过我们的工作,使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教育,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共同发展教育事业。
6。推进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坚持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教育体制与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改进管理教育的方式,努力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
论说文
极有必要建立“教育公平委员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公平问题将长期存在,因此极有必要建立专门的教育公平监管机构。
从宏观上看,一是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差距巨大。义务教育城乡之间预算内生均事业费支出和公用支出差异十分显著。由于生均财政性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地区差异较大,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巨大。由于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各地基本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间差距巨大;而教育经费的持续紧缺,使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至今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得不到保障。
三是师资队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重点学校和普通薄弱学校之间差距巨大。农村教师队伍中约有31万教师学历未达标,中高级职务比例偏低。教师编制制度和补充机制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的发展,目前全国还有50万左右代课教师。
从微观上看,一是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承受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费。目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费使部分贫困家庭难以承受,高校贫困生比例占到了20%.由于高中阶段贫困生救助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困难放弃读高中或辍学。
二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上学比较困难。这表现为,部分进城农民工子女失学,大部分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质量不高,很多学校仍然要收借读费、赞助费。教育费用仍然是农民工家庭最大的负担之一。
三是重点示范学校与普通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相差悬殊,择校压力巨大。拥有较多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家庭,可以凭其拥有的资本以较低的分数上好学校,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上更占优势。阶层差距正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四是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存在明显差异。我国高考录取分数线以及高校招生指标投放计划存在地区差异,每年高考录取率东部高于中西部,大城市高于广大农村地区。由于高校教育资源布局的不平衡性,直属高校在属地投放的招生计划比例较大,导致稀缺的优质高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受到强烈质疑。
当前我国学校办学主体日益多元化,各地各校的办学条件差异甚大,办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不尽一致;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普遍不足,这都迫切需要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促进教育公平。
因此,我建议:第一,将教育公平委员会作为各级人大的下属机构之一,直接对人大负责。人员组成采用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其主要职能是受人大委托,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监督管理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育公平。
第二,将教育公平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加强政府教育工作问责制度建设。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没有切实推进教育公平的主要负责人,严肃追究其责任,并将此作为干部政绩考核和干部升迁的重要指标。
第三,建立定期的教育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信息公开是推进包括教育公平在内的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基础。因此,教育公平委员会的重要工作,是公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信息,还他们以知情权。
第四,建立教育公平督导、监测和报告制度。由教育公平委员会组织调查和监测教育公平的现状、变化和影响因素,协调相关部门督导和评估各级政府推进教育公平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督导和评估结果,并提供决策部门参考。
第五,建立教育公平人大报告制度。每年各级人大代表会议期间,教育公平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各级政府一年来推进教育公平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作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组成部分之一,接受人大代表的评议和考核。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