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手机版| 职校网|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消防工程师|经济师|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导航
  • 各地招聘直达:
  • 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常见作答方式有哪些(申论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常见作答方式有)

    作者:admin  来源:www.zxedu.cn  发布时间:2025-08-25 13:10:57

    申论综合分析题的常见题型中除了解释型综合分析题和启示型综合分析题外,就是评论型综合分析题。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常见的提问方式:谈对……观点/现象/行为的看法/见解/认识/评价等。如:给出一个观点“学习比思考更重要”谈谈看法。或者给某个现象“针对市委书记怒吼这一行为”谈谈你的认识。评论型综合分析题虽然考查频率不高,但也要做到复习的全面性。那么,接下来中公教育带大家一起来学学评论型综合分析题吧!

    一、作答要求

    评论型综合分析题中要求一般是: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有理有据等。

    1.“观点明确”是观点现象分析题中常见的要求,此处的“观点”指的是态度,是对某个观点或现象的评价、看法。“明确”即表达简明,不能模棱两可,通常表达的观点可分为三类,即“赞成/肯定”、“反对/否定”、“辩证看待”。具体的态度,要依据题干和材料确定。

    2.“分析透彻”要求对题目、材料的理解充分、透彻,由表及里。如何分析透彻,在表明了态度之后,要给出一系列理由论证观点。比如认为观点正确的,就要充分地说明为什么正确。通过材料中的其他要素信息来论证,才能称得上透彻。

    3.“有理有据”即“理”和“据”,有道理和有证据,道理是各要素的叠加。除此以外,在答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事例型材料,当要求有理有据时,就要对材料中的典型事例进行概括,作为理由之一。

    二、答题步骤

    题干目的是谈对……观点/现象/行为的看法/见解/认识/评价等,所以第一步是表明观点,第二步要有足够的理由去支撑观点,最后做总结性的结尾。因此解答这类题目一般思路分为三部分,即:表态+理由分析+总结。

    1.表态

    如何表态?分析或者评价一个观点/现象,要开篇明义,给出态度。表态”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脱离题干,天马行空抒发自己的感想和观点。申论作答始终贯彻“材料为王”四个字,具体什么态度,依据题干和材料确定,不是个人主观判断。一般表明态度有三种,即赞同的、反对的、辩证看待或未知的。

    赞同的:当材料通篇谈有意义、很好、有价值时,材料的方向朝着正向发展,则要赞同。

    反对的:如果材料通篇阐述有问题、有危害、情感色彩偏负面,表态时进行反对。

    辩证看待:并不是“不站队”“和稀泥”,当事物出现好、坏两方面时,就需要辩证看,既承认好的一面,又否定坏的一面。

    表态在用词上,遵循材料优先的原则,材料中可能会直接给出表态的原词,如辩证看待、有待观察,直接摘抄即可。若觉得原词不够,可以在摘抄之后自己进行补充1-2个词。

    2.理由分析

    要寻找能够支撑表态的理由,理由是证明态度的缘由,挖掘资料中和题目主题有关、能够支撑观点的要素,可能包括问题、危害、意义、事例等。具体要素依据材料决定。

    3.总结

    作答时需要在最后做出总结评价,一般答题内容多是对策。但是,观点现象分析题侧重于表态和对表态的证明,对策并不是必须有。当材料中有对策时可直接摘抄,如果没有对策,为保证答案完整,视剩余格子的数量进行反推,自行补充。当材料中没有对策且格子不允许时,可以省略对策。

    三、例题示范

    “给定资料1”中谈到,“博士生逃离科研选择去当中学教师”的现象引发了社会热议。请你参考给定资料,对这一现象进行评析。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不超过300字。

    1.表态

    题干和材料没有直接的表态,通过审题以及整理要点,得出博士生逃离科研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所以对“博士生逃离科研选择去当中学教师”的现象,要承认好的一面,同时否定坏的一面。即理性、辩证看待。

    因此可表态为:对于“博士生逃离科研”这一现象,应当理性、辩证看待。

    2.理由分析

    【材料片段】

    “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Y:放弃科研也许跟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有关,学生被逼得太紧或者压力太大。学生去当中学老师,是想换个环境放松自己,或许有一天,他还会发觉学术界的好,回到学术界。”

    段落分析:博士生逃离科研的原因之一是教育方式不当,压力过大。因此博士生逃离科研有其合理之处,即:教育方式不合理,学生压力大,产生畏难情绪。

    【答案示范】

    对于“博士生逃离科研”这一现象,应当理性、辩证看待。首先,作为个人选择,逃离科研是经济理性的,可以理解。时代进步,年轻人强调个人价值兴趣,而科研工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1.教育方式不合理,学生压力大,产生畏难情绪。2.科研工作辛苦,收入少、待遇低,生存状态改善缓慢。3.社会及教育环境过分务实名利化,形成恶性循环。但是,这种现象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危害:1.培养人才投入不菲,浪费高等教育公共资源。2.好苗子逃离,阻碍科研发展创新。3.传播浮躁风气,不利传承奉献精神。对此我们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同时,也应调整教育方式,改善科研待遇,营造宽松氛围,引导社会认同。让高等人才学得好、留得下。

    关于对评论型综合分析题的学习就到这里了,中公教育在此总结一下,当题干中出现观点或现象,要谈见解、看法、评价、评析等,就是观点现象分析题。其答题思路:先表态,后给出理由,最后做总结评价。实践才能出真知,接下来还需要各位同学不断地练习。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

    免责:本网站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更多]

    文章评论评论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条)
     职校网
     职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