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时代楷模选择题(时代楷模时政选择题)
- ·下一篇文章:河北省2017年大学生村官选聘简章(2009年河北省大学生村官)
申论大作文用给定资料(申论大作文给定材料怎么看)
题目“给定材料7”中讲述了农妇刘女士和李老太家人之间发生的一段感人故事,请你以这个故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结合“给定资料”,并注意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和自身体会;(2)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流畅;(3)总字数800~1000字
一位普通农妇刘女士骑电动车赶集归途中,热心搭载步行回村的李老太太及其孙女。结果发生意外,三人均受伤,李老太太伤情最重,抢救无效而去世。面对刘女士提出要赔偿,李老太太的家属果断拒绝,理由是“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得不到好报” 故事看似简单,却带给我很大的震撼,假设我是故事里的人,我是否能做到让好人得好报而忍受丧亲之痛,我是否能勇于承担自己疏忽造成的责任,主动赔偿,然而我只能画一个问号罢了......然而刘女士以及李老太太的家人身上传递出的纯粹的精神,敢于担当,遭遇巨大的悲痛,不忘感恩,释放出当好人、做好事、得好报的向上的力量直击人心。
世上还是好人多。我们常常听到好人难寻、好人难遇的感慨。诚然,在这个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很多人价值尺度上的刻度都模糊了,理想和信念的感召力在下降;然而那只是白玉微瑕,细心的你不难发现,很多人的“好人卡”依然在在闪闪发光,乐于助人勇于担责的刘女士;恪守承诺的孙氏兄弟,恪尽职守的徐老师,舍己救人的吴妈妈……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展现当好人的必备素质: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助人为乐的同情心,知恩图报的感恩心,判断善恶的是非心。
当好人做好事。刘鹗曾经说过,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一语道尽当好人做好事的真谛:当好人做好事,应该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记得512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阿斯利康在捐出813万余元现金及价值50万元药品后,又启动了耗资600万元的灾区重建项目。开展了共4批总计121人的基层防疫员培训班,开展“为生命护航--寻找最可爱的白衣天使”活动,表彰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中表现突出的医护人员和医疗机构等,他们的凝聚与坚韧不断激励每一位阿斯利康人更多地关心弱势群体,为公益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真正履行“为生命护航”的企业社会责任。还有中华老字号“同仁堂”,“稻香村”,走向世界的中国品牌“海尔空调”“华为手机”等,均已成为中国最明亮的名片。
做好事有好报。今天好人却未必能得到好报,碰瓷现象此起彼伏,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触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因此很多完善健全工作任重而道远。首先对于社会管理者而言,对好人好事要有正确的评价机制和合理的救助机制,让制度为好人保驾护航;加强宣传教育,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内涵融入国民教育;就像米南德所说,一个好人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别人,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引领作用;媒体和网络应该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报道真实存在的好人好事,为善良撑腰。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之下,善心善行终得善果。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