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四道题(申论如何突破)
- ·下一篇文章:国考国税最低考多少分可以进面试啊(国考税务局多少分能进面试)
国考言语理解历年真题(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真题解析)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的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一个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强与弱,能在言语理解和表达中体现出来。所以作为公务员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言语理解与表达成为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最稳定的考试题型。
但是,考生在准备复习之前,一定要定位准确,不要想着国考和地方考试都试试,一块儿复习,那就错了。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题型和题量是存在很大才差异的,尤其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这一部分地方与国家公务员考试在出题形式和考查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考生必须认清题型,精心挑选备考资料,只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将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真正的阵地,打一场扎扎实实的大胜仗。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出现的各种题型的命题趋势。
(一)词
1. 选词填空
从2007年开始,选词填空以单独的考试题型出现在卷面上,同时占据了言语理解部分的半壁江山。2007年、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选词填空与片段阅读各20题。所以,选词填空是必考题型,而且考题的来源广泛,有根据网络文章新编的试题、GCT入学考试题、高考试题等等,京佳公务员王冰老师提醒考生,了解命题来源不是为了让考生押题,搞题海战术,而是告诉考生,应抓住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2. 词语替换
比较老的国考题型,近年来只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偶尔出现,但已经呈现出退出公务员考试题型的态势。所以这种题型对于报考国考的考生来讲可以不用专门复习。
(二)句子
1. 病句辨析 只有199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曾经采用过这种题型,昙花一现后没有再出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卷面,但是却成为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经典题型。尤其是在各地的公检法招考中,这种题型非常受出卷人的认可。所以目前市面上很多辅导书用大量篇幅介绍和训练这一题型,目的是让自己的书或备考资料既能有国考考生来看,也有地方公务考生选用。这就考验考生的眼里了,必须选出对国考针对性最强的备考资料,而不能选用这种地方公务员考试试题占据重要篇幅的资料。既浪费钱财又对己无益。
2. 歧义句辨析 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经典题型。没有出现在国考中。所以,复习国考的考生,不要在歧义句上面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3. 长句理解 曾经是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之一,现在是地方公务员考试的经典题型。目前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已经基本锁定为片段阅读和选词填空两种题型。长句理解其实也是片段阅读,只不过这个片段的篇幅比较短,一般是一句话。由于长句的结构比较简单,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长句理解属于比较容易的理解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种难度,比较适合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使用。不过随着地方公务员逐渐规范化的脚步,以及竞争的激烈性加剧,地方公务员的难度已经逐渐向国考靠拢,所以王冰老师认为,即便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长句理解也只是一种过渡题型,最终会消失在公务员考试的卷面。
4. 语句连贯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考题型,一般为选句填空题。2006年国考(一)(二)卷共出现了3道。2004年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有4道语句连贯题。2003年AB卷这个题型出现3道。2002年言语理解与表达虽然以文章阅读为唯一题型,但是其中包含选句填入文章的题型。
语句连贯题也是国考的几朝元老了,可是2007年、2008年这种题型突然消失,代替他出现的是选词填空题。同时2008年还出现了对语句进行排序的题型。京佳公务员王老师认为,后两种题型都是语句连贯题的进化变异题型,是为了更好的测查公务员的能力而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我们不能就此断言语句连贯题淡出试卷,所以,考生还应该对这种题型提高警惕。
(三)片段阅读 可考资料显示,片段阅读几乎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必考题型。只有2002年没有片段阅读,而是全部采用的篇章阅读。所以这部分是必复习部分,而且是精心复习部分,因为这是国考重要拿分点。
(四) 篇章阅读
2002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题目全部为篇章阅读,这是篇章阅读第一次出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但当时的文章阅读中包含选词填空的小题。
如:2002年国考试卷43题:
文末[ ]处恰当的措辞是( )。
A.不过
B.而且
C.因此
D.其实
2003年是篇章阅读和片段阅读相结合。
2004年、2005年、2006年全部为片段阅读。
也就是说从2004年起,篇章阅读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已经没有再采用过。
目前,篇章阅读题,已经淡出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但是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还经常出现,比如北京、新疆、湖南等省份。
2007年的北京地方公务员考试在文章阅读的基础上,加入了6个选词填空,平均每篇文章阅读就一有一道选词填空的题目。这是北京应届毕业生公务员考试的一个新特点。将文章阅读和选词填空结合了起来。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选词填空应该是公务员考试的一大重要命题趋势,而长篇文章阅读则因为耗时过长,考查点少而渐渐不适应高强度多角度的公务员考试试卷。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