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题目分布汇总表(2013年公务员国考真题及答案)
- ·下一篇文章:申论范文诚信(申论诚信分论点)
化危为机下一句(危中有机化危为机)
作者: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一、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时间的周期性增速下降
2010年~2019年,中国GDP增长率从10.6%下降到6.1%。增速下降时长达9年,增速下降幅度超过4个百分点;这一时长和降幅均为1991年以来的最大值。
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经济总量关系变动所引起,一种是由潜在增长率变动所引起。前者表现为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后者表现为由要素供给能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经济成长性下降,经济基本面发生改变,经济增长率发生长期和趋势性下降。前一种经济增速下降通过政策因素可以进行调节,后一种经济增速下降政策因素则难以奏效。对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下降原因和性质,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明显下降。其依据包括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持续减少,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瓶颈收紧等要素供给能力下降;也包括需求增长出现天花板,例如房地产、汽车市场达到供求平衡的拐点等;还包括从国际比较看,由于中国已快要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增长率必然会下降等。也有一些朴素的观点,认为经济的盘子大到一定规模,经济增速必然会下降。以上观点,总体都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由于经济的成长性发生趋势性改变,潜在增长率下降。因此认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应该接受和适应经济增速的下降,宏观经济政策不宜进行大力度有针对性的调节。
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中国的潜在增长率并未明显下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中国经济仍然具有高成长性。这些研究首先认为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由于需求不足矛盾的发展导致供求总量关系出现严重失衡。这些研究指出: 2010年~2019年,中国出口(美元)增长率由31.3%降低到0.5%;投资增长率由23.8%降低到5.1%;消费增长率由18.33%降低到8%。三大需求增长水平出现持续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总供求关系发生严重失衡。从微观企业层面看,则表现为产品市场明显缩小和订单持续减少、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明显降低、资金周转困难显著加大。据此,这些研究认为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下降,是需求不足引起宏观经济总量失衡进而导致的周期性波动。
2月26日,云南省组织一批务工人员乘坐东航返岗包机前往山东烟台复工。
对潜在增长率的测算结果,这些研究则提出了质疑,认为剔除需求因素影响,简单可行的方法是从支持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源、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供给潜力变化进行研判。这些研究指出,2019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6岁~59岁)总量为8.96亿人(其中农民工2.9亿人),当年城镇就业总量为4.4亿人左右;因此中国人力人才资源供给充裕。2009年~2017年,中国国民总储蓄率平均为48.4%,较1978年~2008年期间提高近10个百分点,资金供给充裕。随着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中国应用技术研发活动明显活跃。2019年研发支出达到2.17万亿元,占名义GDP比重提高到2.19%。此外国家主导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也在加快推进,技术供给能力没有明显下降。据此这些研究认为中国要素供给条件未明显改变,潜在经济增长率仍在8%以上。对国内需求增长出现拐点的判断,这些研究也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中国城镇化仍处于全面较快推进时期,城市人口特别是户籍人口仍在较快增长,当住房需求仍在较快增长的时候,很难判断房地产供求出现了拐点。汽车需求增长,则很大程度受制于对买车需求的限制。
综上,这些研究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没有明显改变,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速持续下降,是供求总量失衡导致的周期性变动。本文同意这一观点并认为应该尽快结束经济的下行周期,通过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积极扩大内需,尽快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
二、今年的疫情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同时提供了重要机遇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3.2个百分点,为有季度GDP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和最大降幅。一季度名义GDP总值较正常情况约减少30421亿元(名义GDP较上年同期减少11558亿元+今年预计名义GDP增量为18863亿元)。名义GDP总值的减少,也表现为各方面收入的减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下降3.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3个百分点;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4.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0.5个百分点。收入减少,对居民消费购买力、企业组织生产和投资的能力、政府财政支出能力等,都带来严重削弱。
收入增长来源于经济增长。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看,居民、企业、财政收入的增长,都离不开名义GDP总值的增长。弥补疫情冲击带来的收入减少,推动各方面收入尽快恢复较快增长态势,最重要的就是着力打通国民经济运行全过程的各种断点、堵点和难点,尽快使经济增长进入回升向好通道。
此次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各方面都造成严重冲击。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供给侧和需求侧都受到严重冲击。从供给侧看,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广东、江苏等17个省区市通知企业开工时间不得早于2月9日,使全国减少了近6个工作日。2月10日开始全国大力推动复工复产,但离全面复工复产达产仍有差距。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下降8.4%,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9.1%,表明疫情对供给侧的冲击十分严重。从需求侧看,疫情对消费、投资、出口等都有明显影响。疫情使居民普遍采取“宅模式”,除食品药品等必须消费品外,80%以上的消费品,特别是汽车、家电家具等大额消费品,住宿餐饮等服务消费受到很大影响。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9%,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7.3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降幅。受疫情冲击,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1%,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22.4个百分点。疫情对出口产品生产、运输等也产生严重影响,一季度我国出口(美元)同比下降13.3%,增速较上年同期降低14.6个百分点。
当社会再生产活动受到全面而严重的冲击后,恢复经济运行的循环,关键环节在于启动需求。这是因为,疫情对生产和供给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产出减少;而相应的生产能力一定时期内仍可保留。一旦需求和订单增加,则相应的生产和供给可以很快恢复。从疫情期间应急物资的生产已可发现这一特点。需求的启动,则涉及收入、资金、预期等多方面条件,相对要复杂很多。全面启动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过程,必须实现供给与需求大体同步恢复和良性互动。为此,在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时,必须高度重视启动市场需求的相关工作,这也是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需求不足矛盾的一个重要契机,是疫情防控的同时我们必须要把握好的一个重要机遇。应该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在对冲疫情影响的基础上,着力解决供求总量失衡的矛盾,尽快开启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周期。
三、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
针对空前严峻的经济形势,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要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这些都是党中央针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作出的重大安排和部署,必须尽快落实到位。
4月28日,在位于山西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一家新能源专用汽车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紧生产新能源汽车,满足市场需求。
扩大内需,首先要尽快恢复国内消费市场,稳住民生基本盘,带动相关产业尽快恢复。为此,要积极探索形成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正常生活方式;扎实做好保就业、稳收入的工作;加快探索完善相关政策,积极开拓汽车等大额商品市场,释放这方面的需求潜力。
扩大内需,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速提升目标,关键要提振投资。从对冲疫情影响,推动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增长周期的目标出发,必须显著提高投资增长率。为此首先要较大规模发行长期建设债,强力提振基础设施投资。要充分利用当前的生产能力和各种资源条件,着眼全面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目标,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抓好新基建,也要抓好传统基建。要切实把房地产市场调节权交给地方政府,在继续严控炒房行为的同时,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积极支持居住性住房需求合理释放,带动房地产投资恢复较快增长。通过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回暖,有效增加企业订单,带动企业投资恢复和回升。通过投资回升带动企业生产回升,支持就业和居民收入好转,推动消费需求加快恢复。
全面落实好扩大内需战略的各项任务,中国经济就一定会在应对重大危机中把握重要机遇,加快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为“十四五”开局创造良好条件。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