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有提示词的语法填空解题技巧(根据提示词写作文)
- ·下一篇文章:卫生事业单位药学考试真题(药理学事业单位考试题)
社会管理申论(社会管理题库)
热点概况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外籍男子在西安市南飞鸿广场拒绝戴口罩,并且侮辱、攻击商场防疫人员的视频,这名外籍男子的行为引起网友极大愤慨。拍摄视频的女子称:“当时这个外国人要进入商场,因为没有戴口罩被我们楼管拦下来了,说让他去隔壁便利店买个口罩。这人可能喝酒了,不戴口罩还要强行闯闸。”
据现场人员描述,这名外国人被工作人员拦下来之后就突然暴怒,便开始辱骂阻拦他的商场工作人员,还拿起手机砸了他人。随后商场工作人员报警,西安雁塔分局民警抵达之后将该名男子带走调查。
网友观点
@雁塔公安:3月29日上午,公安雁塔分局接群众报警称,辖区一外籍人士未戴口罩欲进入其租住小区且拒不服从物业人员管理。经查,其行为扰乱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有关规定,给予其行政处罚,并处限期出境。
@网友A:建议国家政府成立外籍道德征信黑名单,外籍人员在入境本国内不遵循国律国法一律处理,再遣返回国从此不能踏入国门。
@网友B:必须严惩,以儆效尤,在中国就要遵守我国的一切法律法规,不管你是什么人。
深度分析
(一)外籍人士在我国是否拥有“特权”?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属地管辖原则,外籍人士在我国必须遵守我国各项法律法规,不享有任何特权。
(二)国内外籍人士的不良行为时为何容易引发公众热论?
第一,我国开放程度增加,国力提升,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第二,有关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内外不一”“外国人优先、高人一等”的实际感受;第三,媒体的过渡渲染;第四,历史和现实,如近代史半殖民地社会的惨痛经历、疫情爆发不断上升的输入型病例影响了国内疫情防控工作、《外国人永久居住条例》带来的舆论震荡等。
(三)如何应对?
第一,完善法律法规,让执法行为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第二,严格执法,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外人士一视同仁。更好地保护国人的合法权益。第三,继续加大开放力度,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平和看待。
面试模拟
近日,一则外籍人士未戴口罩欲进入西安某小区,被物业人员阻止后恶言相向并用手机砸人的消息被曝光,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一致谴责。最终,西安警方给予该外籍人员行政处罚,并要求当事人限期出境。近年来,类似频频发生的涉外事件往往会引起国人的高度关注,引发了一次次的舆情。对于此类问题,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改革开放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华经商、求学、定居。国人和外籍人士在一起生活、工作已经比较常见。而且,我们相信,大部分来华的外籍人士都能主动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尊重本地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禁忌,能够和国人和谐相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涉外舆情也一次次地在舆论场发酵,引起了很多国人的关注,特别是一些负面舆情,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例如,山东大学的“学伴”事件,疫情期间外籍人士来华享受到的“特殊待遇”,个别“阴阳人”在国内工作赚钱,在国外恶意诋毁中国等等事件,都让不少国人对此深恶痛绝。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为何涉及外籍人士的事件容易引发公众热论?第一,近年来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彼此沟通交流多了,由于语言、文化、教育、法律、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往往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和异议;第二,一些执法部门在日常管理中没有做到标准统一、严格执法,总觉得“外事无小事”,事实上给予了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影响了国民的实际感受;第三,舆论环境的问题。一方面,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会选择性地过度渲染此类负面事件,造成了一种外国人在中国都有特权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问题,国人对于涉外事件往往也比较敏感,加上疫情期间的一些外国负面报道,也深深地影响着关注此类事件国人的心态。
其次,如何应对汹涌澎湃的负面舆情?在我看来,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法机关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完善涉外法律法规,让执法行为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第二,各级政府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严格执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外人士一视同仁。同时,更好地保护国人的合法权益。第三,从长远来看,我们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我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也必然会面对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进入中国,这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标志。每一位国民也应该以包容、理性、客观的态度面对涉外问题,做到以平常心去面对。
最后,我相信国人如何看待外国人,媒体如何引导舆论,国家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都是一个长期的、需要磨合的过程。最终,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我们能做到和谐相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