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贯彻执行答题思路(申论贯彻执行题范文)
在公务员考试中,贯彻执行是考生最为头疼的题目。一般来说,贯彻执行题目分数较高,字数较多,且文种变化多端,让人难以捉摸。而通过近年对贯彻执行题目的考察来看,命题人对这一类型的题目青睐有加,在2016国考副省级试卷中更是连考两道。因此,掌握贯彻执行的方法,把握贯彻执行题的本质对于考生尤为重要。而在这其中,审清目的是做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在此以2015年市地级第四题为例,为考生展示如何通过审目的得出答题思路。
【例题】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某报特邀市科协工作人员为该报“时评”栏目撰文。假如你是该报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该报写一篇题为“正确看待网络新一代”的短文。
一.目的决定写作内容
首先,题干的第一句已经为我们说明此篇短文的写作目的:为了清除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的疑虑。接下来要注意题目的背景、身份和写作对象。考生的身份是该报的工作人员,也就是短文的作者,对象是广大读者,综合以上,短文的写作目的就应该是:通过考生的写作,要让广大读者清楚对“网络新一代”疑虑,对“网络新一代”有正确的认识。
目的决定了此篇短文的写作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网络新一代”,那么第一步我们是否应当对这个词进行解释?就如同现在全党全社会号召学习“长征精神”,首先我们就应该明白什么是“长征精神”一样。因此首先要对“网络新一代”进行解释。
其次,既然社会上对“网络新一代”产生疑虑,说明这个群体好评中掺杂差评,或一片骂声中有支持的声音,无论哪种情况,都说明这个群体有好有坏,而为了引导大家正确看待,我们应当用充分的理由支持自己的观点,即说明这个群体的好处或坏处,并重点突出好处或坏处。因此第二部分就是理由的支撑。
最后,既然有问题,我们就需要提对策,既然大家对这个群体有疑虑,我们就需要提出对策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最后一部分,需要针对问题提对策,以及进行总结。
二.内容决定写作框架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此题的写作框架就基本出来了:第一段概念解释,第二段理由论述,第三段对策总结。仅仅是这几部分就够了吗?我们要注意要求的第一点:观点明确。因此在第一段概念解释后,需要亮明自己的观点。
通过审题,答案的框架就大致呈现出来,但这绝对不是最终的框架,具体的内容还需要考生再阅读材料,进行进一步填充。
通过这道题我们可以得到两点:一是贯彻执行题看上去很复杂,实质上就是归纳概括或者综合分析,如举例的这道题就与综合分析题非常相似。二是审好题干的目的至关重要,目的决定最终写作的主体和重点。因此考生在备考贯彻执行题时,一定要在审题上下功夫。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