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单选题答题小技巧有哪些(单选题答题小技巧视频)
- ·下一篇文章:行测细节判断题技巧(行测言语细节题判断方法)
珍惜与合理利用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
一、时政背景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耕地保护也初见成效,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我国土地管理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地方依然出现乱征地、滥用地、非法使用土地等突出问题,群众反响强烈。土地问题上的官员腐败以及因土地而引发的干群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去年9月江西宜黄因为强拆而发生的自焚事件,成为社会焦点。4月19日,国家土地督察公告显示,2010年开展的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发现违法违规用地3.42万宗,涉及土地面积73.35万亩,其中耕地27.45万亩,有13个省(区)违法占用耕地超过1万亩。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名违法建设等类型的农村违法用地量大面广。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持续扩大,人口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等都需占用耕地。据第一次农业用地普查公布的结果,1996年,我国的耕地面积是19.51亿亩,2003年就降至18.5亿亩,7年减少了1亿亩。而目前下降到18.26亿亩,过去十几年减少了1.25亿亩。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4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如果这个势头不能得到有效遏制,粮食安全就存在问题。坚持世界最严耕地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粮食安全警戒线,成为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二选择。我们的发展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节约用地、规范用地、科学合理用地刻不容缓。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3日下午就完善我国土地管理制度问题研究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土地管理制度问题是首次进入政治局集体学习的课程表,这与国家近期加强土地管理有关。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管理事业快速发展,初步建立起符合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土地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我国土地管理仍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我们的发展,既要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更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举措,是造福子孙后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紧紧围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
中国人历来钟情于土地。在古老的自然崇拜中,土地据有重要位置,曾经是广泛的民俗宗教。几千年前,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就是国家的代称。中国漫长的农业立国史,使土地崇拜情结成为深厚、凝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尊崇土地、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文化,其实几千年绵绵延延,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从“社日”到“土地日”,一以贯之。珍惜土地是中国人民传承千古的美德。
2011年的“土地日”宣传主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珍惜每一寸土地”。这个主题,深刻地揭示了珍惜土地与科学发展相依相从、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显示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意文,内涵是极其丰富的。现在许多地方的工业化、城市化,实际上还在沿袭平面扩张的道路,无节制地使用土地、蚕食耕地,这就使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雪上加霜。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一些地方以“发展”的名义、成百上千亩地占用良田,结果推平了土地“晒太阳”,或者上了一大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垃圾项目”。拿珍稀的耕地换这种“垃圾项目”,不仅浪费土地,而且浪费资金、浪费劳动力,这更是焚琴煮鹤的愚蠢行为。
用地对发展是紧约束,国情对用地是紧约束。这一切,要求我们承认用地约束(这是客观的),自觉约束用地(这是主观的),也就是要珍惜土地,合理用地,集约用地。在中国的国情下,只有寸土必惜其贵,寸土必尽其用,科学发展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保证。
二、我国当前土地管理利用存在哪些问题
1、过度消耗低效用地的粗放型发展。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不多,特别是耕地资源不足,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用地总体上依然粗放浪费,许多地方新城、新区快速扩张,城镇低密度、分散化扩张态势明显,工业用地容积率仅为0.3-0.6,农村地区空心村、闲置废弃地普遍存在,空闲用地占村庄用地比重达10%-1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建设用地需求刚性上升,土地资源刚性约束进一步显现,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我国未来用地形势更加严峻,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依靠“投资拉动、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过度消耗和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
2、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存在依赖。由于多年高强度的土地开发,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已经十分有限,扣除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区域,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由2000年的700多万公顷锐减至不足500万公顷,且分布不均衡,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资源补充建设占用耕地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加之,依赖出让土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模式,刺激了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客观上加剧了供需矛盾,一些地区已经出现“发展缺规划空间、用地缺计划指标、补充缺后备资源”困局。
3.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忽视城乡土地权利主体平等的现象。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地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地方政府、企业、集体、个人等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土地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土地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凸显。一些地方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的权益保护不够。
[1][2][3]下一页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