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2021年7月22日国内外时政(2021年7月22日国内时政新闻)
- ·下一篇文章:同战疫情(同一场战疫)
言语理解蒙题技巧(言语理解怎么突破)
关于行测言语理解部分,很多考生感觉很容易但一到自己做题就会纠结,特别是主旨观点题,经常会四个选项排除两个,在剩下的两个选项中纠结半天,最后往往会选择一个错误选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很多人把原因归咎于运气不好。运气可能会有,但最靠谱的还是要掌握方法。什么方法能够解决你的纠结犹豫呢?今天华图教育老师带大家一起来看一下二选一纠结:两个选项都不错,该怎么办?
原则之一:具体性
【例1】:语言到底是什么?假如它仅仅是交流工具,地球人都讲英语也就谈不上有啥危险。然而语言还是文化最原始、最根本的成分,是文化的载体和源泉。任何一种语言中都蕴藏着那个民族的智慧、技艺、信仰、风俗等丰富的内涵,一旦消亡,人类就会丧失对理解、认识和更新自我而言“不可替代的部分和瞬间”。一个语种的离去即是一种独一无二文明的死亡,只懂美式英语的人怕是难以理解这其中蕴含的悲恸和伤感。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语言是人类真正的遗传密码
B.英语成为地球上唯一的语言意味着文明的消亡
C.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种承载着文明形态
D.不同的语言意味着不同的世界,抛弃一个语种就等于葬送一种文明形态
【答案】D。解答:通过题干的行文脉络分析我们可知,第一、二、三句以设问的方式引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第四、五两句话在具体讲解语种和文化的关系。总之,文段在讲的是文明和语言的关系。符合此意的有C、D.
当遇到上述C、D选项都符合题干的意思时,很多人往往会手足无措,往往会“蒙”一个答案。那遇到此种情况究竟该如何抉择,掌握一个原则——具体性原则:哪一个选项跟题干切合的越紧密,越符合题干意思,优先选择。
C只是说明语种和文化的承载关系,而D不仅说明两者的承载关系,还体现了一种语种承载一种文明,更加符合文段的“一个语种的离去即是一种独一无二文明的死亡”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技巧归纳:当遇到两个选项都符合题干意思,对比选项,采用具体性原则(哪一个选项跟题干切合的越紧密,越符合题干意思,优先选择)择优而选。
【例2】对于消费者来讲,传统零售业最大的弊端在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可以将一件商品的真正定价变得透明,让每个人都知道商品的真正价格区间。传统制造业属于封闭式生产,由生产商决定商品品种、型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割裂的。而互联网会让消费者全程参与到生产环节,由用户决定他们想要的商品。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
A.互联网将打破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B.个性化定制是传统零售业的发展方向
C.互联网会对传统行业进行渗透与改造
D.互联网会对传统零售业和制造业产生影响
【答案】D。解答:通过题干的行文脉络分析我们可知,第一、二在讲互联网对传统零售业的影响,第三、四两句话在在讲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概括可知,文段在讲的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影响,符合此意的有C、D。有具体性原则可知正确答案为D。
【例3】研究表明: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午餐休息时问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改用节水型沐浴喷头,不仅可以节水,还可以使热水沐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可能想表达的意思是:
A.自然的生活方式能够节能
B.节能意识十分重要
C.普通民众可以对节能做出贡献
D.节能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
【答案】D。解答:通过题干的行文脉络分析我们可知,文段四个分句并列,分别强调改变跑步方式,洗衣方式,用电器方式,洗澡方式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一眼看到四个选项,可以排除A、B,因为A的自然地生活方式没有依据,B只是强调意识。所以符合此意的有C、D。有具体性原则可知,D的一点一滴更加符合四个分句的“跑步、洗衣”等方面,而C的“做贡献”范围太大,不够具体、因此择优选择D。
考生们,你遇到上述情况,还用“蒙”吗?答案可想而知。所以要会灵活运用具体性原则,提高自己的正确率。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