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申论如何找准分论点(申论大作文如何找总分论点)
- ·下一篇文章:腹膜与脏器关系的临床意义(腹膜与脏器形成的结构)
事业单位考试申论万能开头结尾(申论作文结尾怎么写)
申发论述题一直以来是考生备考申论的重要题型。申发论述在申论作答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的地位,该题型一直以来都是学生比较重视但也比较头疼的一个专项。相较于开头和分论点的写作,考生在结尾写作中比较容易陷入一个认知误区“结尾不重要了,随便来两句赶紧收束吧”,最后形成的结尾要么就是“三言两语”,同开头相比极其不对称,“头重脚轻”;要么就是“假大空”,每一次的收束都是高呼“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口号。在此,中公教育为备战申论考试的考生分享一下结尾的写作技巧。
一、知方向:何为有效结尾?
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豹尾,豹的尾巴非常有力,比喻文章的结尾应表现力强。申论文章写作凸显的是论述性,结尾要做到首尾呼应,点名主题的同时进行升华展望,但又不能过于假大空,要凸显出本土情怀、国家意识、全球视野。
二、知本源:为何书写结尾?
从文章的文体结构来看,文章的结尾是不可或缺的,符合“总-分-总”的逻辑结构,结尾是对上文进行有效的总结收束,通过文末点睛之笔来重申作者的主旨,让读者回归到写作的核心话题上,最后通过展望部分来了解笔者对未来的憧憬。
三、知诀窍:如何书写结尾?
技巧1:了解常见的结尾写作方法—背景式
【中公解析】
背景式:阐述背景+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展望
技巧2:了解常见的结尾写作方法—引言式
【中公解析】
引言式:引言+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展望
【试题再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古以来,互联互通就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结合给定资料,以“互联互通”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文章。(50分)
要求:(1)主旨明确,结构完整,思路清晰;(2)内容充实,论述深刻,语言流畅;(3)不拘泥于给定资料;(4)字数1000~1200字。
【总论点】:大运河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分论点】:
互联互通,保护运河遗产,推动社会融合。
互联互通,传承运河文化,造就文化昌盛。
互联互通,促进运河建设,共筑经济繁荣。
【中公解析】
背景式:阐述背景+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展望
乘势而上开新局,扬帆起航再出发。新的征程中需秉承互联互通的精神理念,携手同心共保运河遗产,碰撞交融传承运河文化,合作交流促进运河建设。不负嘱托,浙江干在实处;扛起担当,浙江走在前列;争创实绩,浙江勇立潮头,在新征程上不负期待、不负春光,昭示浙江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
引言式:引言+联系主题分析(意义或对策)+升华展望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新的征程中需秉承互联互通的精神理念,携手同心共保运河遗产,碰撞交融传承运河文化,合作交流促进运河建设。不负嘱托,浙江干在实处;扛起担当,浙江走在前列;争创实绩,浙江勇立潮头。在新征程上不负期待、不负春光,昭示浙江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中国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
相关文章:
第1篇 特殊人才引进机制(特殊人才引进有什么好处) 作者:admin
背景链接随着知名主播以及快递小哥等特殊人才的引进,人们纷纷关注各地的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无一例外,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人才”一词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海外留学经历、博士学位等传统评价标准,一些特殊的要素,例如:商业价值、特殊技能等也被纳入特殊人才的评判标准。综合分析【提出观点】上海、杭州等地特殊人才引进政策,敢于打破常规,正是对习总书记人才观的深刻践行,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
第2篇 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打击制假售假的重要性) 作者:admin
毋庸置疑申论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公考资讯网温馨提醒考生多看多做练习的同时,要站在公务员角度和高度上,对待最新发生的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为进一步帮助考生提升申论写作水平,公考资讯网特别推荐:2018年申论热点时评“必须采取重罚模式打击制售假行为”评论文章,阅读本文对
第3篇 公务员面试考官应注意的问题(公务员面试对考官的要求) 作者:admin
我们必须要了解面试官的心理,才能对症下药。面试考官处于提问者、考察者、评判者的地位,很容易产生一种优越感。面试前不妨对考官心理进行分析,针对考官可能有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应战心理。一、优势心理指考官因处于主导地位而产生的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表现为面试结果评定上的个人倾向性。应该以一种不
第4篇 行程问题、相遇(行程相遇问题例题讲解) 作者:admin
今天华图教育就带领大家学习行测数量关系中一个高频考点-行程问题之相遇;这类问题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而且难度稍大,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都会有一定的畏难情绪,所以大家还是要克服这种心态,学会基本的解题思路,多加练习,融会贯通。一.含义:相遇问题描述甲从A地到B地,乙从B地到A地,然后甲乙在途中相遇,实质上是两人共同走了A、B之间这段路程,如果两人同时出发,那么就有A,B两地的路程=(甲的速度+乙的速
第5篇 命题等值公式(命题公式等值演算) 作者:admin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例如:“所有的语言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句话就是一个直言命题,对象是语言,工具是某种性质。在直言命题的考查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求等值命题的题目,大部分考生找等值命题都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并不懂得找等值命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及引用了怎样的知识点,有少